描写泰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泰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泰山的宋诗诗句
泰山[tài shān]
释义:
1
山名。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岱。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2
山名。即沂山。
3
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4
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5
比喻安定稳固。
6
靠山。
7
岳父的别称。
列表:
-
1
若教作镇居中国,争得泥金在泰山。
幸夤逊《句 其一》 -
2
忽在新野邹,行从泰山羊。
陈与义《再赋 其三》 -
3
死重泰山古所难,杞鬼窃柄犹偷安。
张元干《拜颜鲁公像》 -
4
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
张九成《癸亥初到岭下寄汪圣锡》 -
5
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
王之道《见山堂》 -
6
晚岁登泰山,蚤已探禹穴。
刘着《次韵彦高占雪》 -
7
晨行泰山下,兴怀念梁甫。
曹勋《梁甫吟》 -
8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王洙《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
9
易立泰山石,难枯上林柳。
阮逸《句》 -
10
想应頼尔排纷扰,坐觉秋毫泰山小。
李衡《短项翁》 -
11
君不见昔日泰山孙先生,蹭蹬穷途道未行。
吴芾《里有蒋生者颇志于学迫于贫困吾叔德先见而怜之赡其有无使从胡经仲学作诗勉之》 -
12
如何天不憗,一夕泰山颓。
吴芾《挽汤丞相三首 其一》 -
13
德辉泰山,诬祭莫奋。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一二》 -
14
岩岩泰山,烈烈秋暾。
陈长方《张横渠赞》 -
15
泰山可摧地可陷,不可夺者公之节。
蔡柟《题颜鲁公祠》 -
16
社稷安泰山,四海绝疮痍。
王十朋《观国朝故事 其二》 -
17
为陵便恐轻深谷,若砺还应誓泰山。
曾协《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 其五》 -
18
泰山英誉冠当时,五岭人人说绣衣。
洪适《众官饯提舶乐语口号》 -
19
素琴无弦心自弹,泰山高高水潺潺。
陈尚文《题江国录先生石室》 -
20
学者仰泰山,苍生待霖雨。
李吕《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其一》 -
21
何妨使我留东阁,久自从公仰泰山。
李流谦《任德广通判拉游长松以诗见贻次其韵 其三》 -
22
泰山可为砺,东海可扬尘。
陆游《神君歌》 -
23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陆游《寓言三首 其一》 -
24
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
陆游《客有言泰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 -
25
十年勋业泰山重,五鼎富贵浮云轻。
范成大《镇东行送汤丞相帅绍兴》 -
26
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
梅尧臣《濠梁感怀》 -
27
行当登泰山,云扫日月开。
梅尧臣《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 -
28
重将大手笔,继镂泰山玉。
周必大《次韵张安国二首 其一》 -
29
民生覆盂安,国势泰山倚。
周必大《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 -
30
式歌且谣拜手乞,泰山云,勿纡鬰。
史尧弼《大海水》 -
31
-
32
望同北斗泰山重,操与秋霜烈日争。
喻良能《洪右相生辰 其一》 -
33
天子谓公国津梁,如泰山云覆其阳。
释宝昙《和史魏公燔黄》 -
34
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
李洪《次韵陆子望欲假家集》 -
35
若人固自泰山雨,讵肯作我稽山泉。
项安世《送张安抚》 -
36
去年曾赋泰山高,祇识君侯一味豪。
项安世《寿王尚书二首 其二》 -
37
泰山一毫轻,沧海一滴水。
袁枢《题屏风》 -
38
浮云起毫厘,乃有泰山隔。
张栻《送邵怀英赴召》 -
39
我对前流接清唱,泰山轻重于鸿毛。
梅尧臣《依韵和马都官齐少卿酬和》 -
40
譬彼登泰山,孰辨云径槃。
梅尧臣《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
41
五公雄笔厕其间,媿似丘陵拟泰山。
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戏勉》 -
42
结根甘泉里,岂必泰山阿。
梅尧臣《和王景彝省中咏孤竹》 -
43
城东大士宁关汝,民倚邦侯如泰山。
张栻《喜雨呈安国 其三》 -
44
遗体泰山重,瞢敢诿忠信。
陈造《鴈汊东守风四首 其一》 -
45
泰山苍昂,西国之望。
薛季宣《丘陵歌》 -
46
西湖耿澄澈,泰山愧峥嵘。
廖行之《寿岳阳林倅》 -
47
君行天下眼力高,泰山自见秋毫小。
廖行之《和汤无邪》 -
48
细水循除空㶁㶁,泰山终古镇岩岩。
廖行之《和四十五叔庆谦子过省二首 其二》 -
49
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
楼钥《吴参议达观斋》 -
50
公镇逾岁月,人安若泰山。
楼钥《曾吏部寿诗集老杜句》 -
51
身轻鸿毛,名重泰山。
石介《南霁云》 -
52
泰山山下水照石,溪声濊濊白云堆。
石介《赠孙先生》 -
53
二子磊落颇惊俗,泰山石介更过之。
石介《乙亥冬富春先生以老儒醇师居我东齐济北张泂明远楚丘李缊仲渊皆服道就义与介同执弟子之礼北面受其业因作百八十二言相勉》 -
54
吾登泰山上,下视何纷纷。
石介《赠刘中都》 -
55
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
石介《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 其一》 -
56
泰山山前有琼圃,其中不树蕨与薇。
石介《刘生病归》 -
57
嗟哉刘生失所投,不住泰山徂徕依。
石介《刘生病归》 -
58
处士一死泰山重,文举一死鸿毛轻。
王炎《吊祢正平》 -
59
秋毫莫大泰山小,殇子上寿彭祖夭。
杨简《偶书 其二》 -
60
钱唐六十年,帖帖泰山措。
彭龟年《送杨诚斋赴江东漕》 -
61
更上泰山巅,天下不胜眇。
曾丰《为增城丞张元辅赋博见亭》 -
62
千古不磨立斋名,泰山北斗在头上。
曾丰《题陈宗元立斋》 -
63
幸而廉吏传,名与泰山具。
曾丰《挽张郴州 其二》 -
64
借不中书非所歉,秋毫元重泰山轻。
曾丰《赠笔工周永年 其二》 -
65
吾宗叱驭闯贤关,笔涌长江挟泰山。
曾丰《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 -
66
泰山北斗人皆仰,和气春风德有邻。
赵蕃《呈刘通判 其二》 -
67
泰山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类告。
叶适《梁父吟》 -
68
却寻茅堂在,高卧泰山傍。
欧阳修《镇阳读书》 -
69
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
曹彦约《薛端明挽章三首 其三》 -
70
虎榜初传淡墨名,饶山何重泰山轻。
曹彦约《余干史子固本知县趋朝便舟见访以四绝句叙旧次其韵 其二》 -
71
东鲁与南郭,泰山等峩峩。
裘万顷《安乐窝示元德弟二首 其二》 -
72
招之不来麾不去,不动声色泰山措。
韩淲《偶成 其五》 -
73
来游京国动凄怅,东归泰山卧崔嵬。
张方平《送李芝东归》 -
74
杉松古色泰山庙,丝竹遗音夫子宫。
张方平《送客游兖海》 -
75
泰山之侧如可居,子后夫前甘死别。
刘宰《猛虎行》 -
76
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
刘宰《杀虎行谢宜兴赵大夫惠虎皮虎腊虎睛》 -
77
泰山为麴海为酿,手挈五湖为瓮盎。
戴复古《京口喜雨楼落成呈史固叔侍郎》 -
78
大不遗泰山,小不遗秋毫。
度正《寄襄阳杨侍郎三丈》 -
79
贤守声名重泰山,肯将曲学误儒冠。
许应龙《和邹守鹿鸣宴》 -
80
人物推前辈,声名重泰山。
苏泂《次韵高秘书谒陆待制二首 其一》 -
81
泰山可碎胆常定,沧海自浑心转清。
洪咨夔《寿邹茶使 其一》 -
82
泰山乔嶽气矗矗,长江大河胸渊渊。
洪咨夔《寿郑制置》 -
83
早着些词招隠去,泰山有贼脍人肝。
洪咨夔《次韵游龙门十绝 其六》 -
84
旌贤有后十二代,转觉勋名重泰山。
赵抃《赠狄节推》 -
85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魏了翁《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李公父书来问字》 -
86
或云敢言儗鸣凤,千古高名泰山重。
魏了翁《送游吏部赴召》 -
87
妾贫犹足备晨炊,不愿身为泰山妇。
吴泳《促促词》 -
88
此外澹一视,泰山如草蓏。
陈耆卿《和芥庵韵》 -
89
心地一朝收汗马,泰山万仞等秋毫。
陶梦桂《次韵毛幼声》 -
90
翻然为羽翼,国本安泰山。
杜范《丁丑别金坛刘漫塘七首 其一》 -
91
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岳珂《二蔡陪辅展晤二帖赞》 -
92
如公之贤,泰山岿然。
岳珂《李庄简三字帖赞》 -
93
泰山兮非大,拳石兮非小。
程公许《拟九颂 其五》 -
94
除授得其人,国势维泰山。
程公许《感事建除体二首 其二》 -
95
泰山豹林来复去,河南白云坚不动。
程公许《送李微之以史学召》 -
96
炷艾剧炎火,端躬如泰山。
王迈《看蒋玉父有珍炙膏肓》 -
97
及门炙手趋炎火,倾国将身靠泰山。
王迈《嘲解十首 其三》 -
98
小试大儒效,泰山一毫厘。
王㧑《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随字》 -
99
梦奠何可攀,颓然泰山小。
释永颐《和韩涧泉韵题周晋仙山楹》 -
100
胸中泰山云,舒卷何霮䨴。
王禹偁《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