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无倦的宋诗诗句
描写无倦的宋诗诗句。
描写无倦的宋诗诗句
无倦[wú juàn]
释义:
1
不懈怠;不厌烦。
列表:
-
1
精心百汰知无倦,千牍皆供夜石量。
宋庠《次韵和度支苏员外覆考进士文卷锁宿景福殿》 -
2
挥余玉尘谈无倦,醉倒金罍酒屡空。
傅察《傅倅请杜守乐语》 -
3
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
王铚《剡溪月下泛舟》 -
4
待月是愁处,对山无倦时。
洪适《次韵蔡瞻明江楼秋晚二首 其一》 -
5
胜事已不辜,吟觞无倦把。
梅尧臣《寄题滁州丰乐亭》 -
6
主人无倦情,窗户不须关。
梅尧臣《史氏南轩》 -
7
千五百年时习趣,祝君无倦到华颠。
项安世《赋李季允校书悦斋》 -
8
只愿从今更无倦,清诗美政逐年新。
朱熹《谨次县大夫见属之韵》 -
9
中诚傥无倦,同体会相亲。
张栻《光弼侄得邑西归赋诗勉之并示光义二首 其二》 -
10
从今充扩应无倦,千里疲民待子苏。
张栻《寿定叟弟 其二》 -
11
致化要无倦,儒者贵长文。
陈造《次韵王省干 其二》 -
12
为政贵无倦,圣语要自反。
陈造《题陈守宰仁和无倦堂二首 其一》 -
13
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
章甫《次韩无咎盱眙道中韵》 -
14
杨花吹水酒摇波,一请加餐再无倦。
陈傅良《送同年林多益丞宁海》 -
15
羡君胜具了无倦,踏雪寻幽更一奇。
楼钥《次韵蒋德言游太白玉几两山 其二》 -
16
子路当年曾请益,更须无倦以终之。
楼钥《寄叔韶弟》 -
17
将迎无倦色,交友尽名公。
楼钥《周德远挽词》 -
18
肥家得法晚无倦,教子登科新有声。
楼钥《信国夫人秦氏挽词》 -
19
来往两家无倦色,此身端合老犂锄。
楼钥《次赠少微兄韵》 -
20
峯头云好望无倦,篘里酒多倾不干。
石介《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 其一》 -
21
吾事尽吾心,持之以无倦。
曾丰《送汪永丰被荐解组还朝》 -
22
于今过城南,政似趋无倦。
赵蕃《用程季仪送行之韵为别》 -
23
田畴耒耜能无倦,禾稼收成自有余。
林采《劝耕》 -
24
媿余莫负荷,期子幸无倦。
叶适《送薛子长》 -
25
善诲常无倦,余谈亦可编。
欧阳修《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
26
龙公无倦日,老子有闲时。
曹彦约《连雨坐湖庄》 -
27
郊外有行处,春中无倦时。
曹彦约《深春挈家下湖庄 其二》 -
28
希圣心无倦,求官意渐阑。
韩淲《感风发汗卧病数日推枕翛然叙事为十诗 其四》 -
29
汝报能何为,进道确无倦。
韩琦《昼锦堂》 -
30
讲学元无倦,繙书老更勤。
刘宰《挽袁洁斋侍郎三首 其三》 -
31
扣门无倦色,安土足生涯。
刘宰《挽刘季文》 -
32
尽日身无倦,对天心不欺。
戴复古《送季明府赴太平倅 其三》 -
33
黄卷不忘穷古圣,白头无倦诲诸生。
赵抃《寄程汝玉秀才》 -
34
行迷及未远,补过以无倦。
程公许《连日快晴登金华菴观大面诸峰》 -
35
-
36
陶母侈于真率约,退思无倦若为情。
陈起《与苇航适安饮 其一》 -
37
薪胆方无倦,舆图正入披。
严羽《送赵立道赴阙仍试春官即事感兴因成五十韵》 -
38
相对坐谈玄,终宵亦无倦。
周弼《烟波亭避暑》 -
39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
邵雍《游山二首 其一》 -
40
主人真好事,应答色无倦。
李昴英《久住白云呈镇长老》 -
41
力学倘无倦,终身集大成。
薛嵎《潘氏可轩》 -
42
至老能无倦,真为善事亲。
林同《褚德逸》 -
43
学饮不成欢意少,好吟无倦苦心多。
文同《官舍春日书怀 其一》 -
44
竞辰事业常无倦,垂世功名要不磨。
李庭《贺罗将仕拜命》 -
45
移石情无倦,抄书俸不充。
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 -
46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王禹偁《西晖亭》 -
47
状元馆谷如无倦,副使量移岂系程。
王禹偁《将及陕郊先寄孙状元》 -
48
踏青来往殊无倦,斗草输赢且少休。
张公庠《宫词 其八○》 -
49
桂籍共夸亨有路,泮林无倦诵于春。
吕陶《和陈图南州学石柱题名之作三首 其三》 -
50
清论都无倦,乡愁顿欲忘。
寇准《喜吉上人至》 -
51
内足外亦足,此乐信无倦。
郭祥正《寄题东城耿天骘归洁堂》 -
52
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
苏轼《归去来集字十首 其三》 -
53
东阁开无倦,西园宴不疲。
范祖禹《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其三》 -
54
吟怀览胜宜无倦,才力如君岂易求。
释道潜《送远上人还金华》 -
55
直从去腊约为伴,旦旦相看无倦色。
李之仪《彦行和梅诗甚工辄次元韵》 -
56
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
杨亿《郡中即事书怀》 -
57
南第诸兄早相见,别时托子以无倦。
陈师道《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 其一》 -
58
不如诸孙艺且贤,蜀烹啖客初无倦。
赵鼎臣《宋京宏甫见和再次韵》 -
59
丰凶纵有时,穮蓑无倦色。
苏过《次韵答徐翼之画木石 其一》 -
60
惠施曾无倦,阴功祗自修。
李正民《挽钟处士》 -
61
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
范仲淹《过陈州上晏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