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斯文的宋诗诗句
描写斯文的宋诗诗句。
描写斯文的宋诗诗句
斯文[sī wén]
释义:
1
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2
特指文学。
3
儒士;文人。
4
此文;此诗。
5
文雅。
列表:
-
1
斯文未丧宣尼叹,吾道将穷阮籍悲。
刘兼《秋夕书怀二首 其二》 -
2
河洛斯文在,盘盂乃训垂。
胡宿《召赴天章宝文阁观御集赐御书飞白扇子群玉殿锡宴》 -
3
斯文从此丧,谁与辨咬哇。
宋庠《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 其二》 -
4
旧学开宏构,斯文耸奥区。
宋庠《故相国沂公建设学官实宠兹土近闻生徒寖盛姑复慰怀因成拙诗一章奉呈州学官因以勉导来者》 -
5
诸老力推毂,斯文有定评。
苏籀《题张公文潜诗卷一首》 -
6
老成流辈方吹荐,典训斯文示后儒。
苏籀《题刘紫微贡父公是集一首》 -
7
斯文未丧得韩子,扫灭阴霾霁九州。
邓肃《昭祖送韩文》 -
8
斯文天其兴,子能常踬颠。
张九成《怀汪圣锡》 -
9
斯文付诸公,容我老息偃。
张九成《次陈一鹗韵》 -
10
嗟予留滞濡须坞,梦寐斯文属燕许。
王之道《次韵寄荀晋仲简陈夫子》 -
11
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
李处权《潜心斋》 -
12
斯文有能事,笔挟风雨壮。
李处权《自宜兴归谒邹德久不遇》 -
13
惟公班马手,斯文擅风流。
李处权《元夕陪张使君燕集》 -
14
提携在斯文,恨不借羽翮。
李处权《哭驾部舅》 -
15
伥伥斯文中,永叹一何深。
李处权《送岑婿归许昌》 -
16
斯文博约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
李处权《次韵刘端礼兼简王民瞻郭进道》 -
17
旦评公议百年后,此士斯文班马俦。
李处权《简柴端叟》 -
18
天欲斯文起,时将此道隆。
李处权《大人生日》 -
19
丈人能事见斯文,世业家风尽属君。
李处权《送景荀》 -
20
问讯冰清怀大雅,世家王谢属斯文。
李处权《送粹伯弟亲迎兼简宣卿龙图》 -
21
力扶吾道与斯文,世职家声蚤出群。
李处权《元长生辰》 -
22
俄瞻九天上,更觉斯文焕。
张嵲《将至临安途中偶成呈表叔陈给事去非》 -
23
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
张嵲《陈参政挽诗三首 其一》 -
24
天其有意于斯文,则无使袖手云山,友麋鹿而混吾曹于此世。
释慧空《梦石真赞》 -
25
斯文突过元祐上,已觉万丈光芒开。
朱槔《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 其二》 -
26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高闶《挽和靖先生》 -
27
解使中原无左衽,斯文千古未尘埃。
张浚《诗一首》 -
28
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
朱翌《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其四》 -
29
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
朱翌《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其四》 -
30
天祐斯文知有在,称觞还咏福如川。
胡寅《谨次家君元日之韵》 -
31
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
宋祁《司徒侍中宣献公挽词二首 其一》 -
32
永怀兴亡端,斯文惭丽缛。
刘子翬《建康六感 陈》 -
33
斯文岂但夸雄观,寓理之奥开聋眢。
刘子翬《读平险铭寄李汉老》 -
34
大块有动摇,斯文无古今。
刘子翬《观胡文定公手墨因求别本》 -
35
不敢驰书丞相府,何当收拾与斯文。
仲并《再和高提干见寄》 -
36
斯文归黼藻,吾道久尘埃。
冯时行《送杨元老召赴阙》 -
37
尚期君与振斯文,休嗟莲幕淹三载。
吴芾《释奠于学和刘判官韵》 -
38
斯文今已矣,空复诵遗编。
吴芾《挽胡经仲二首 其一》 -
39
长庚梦太白,斯文得鼓吹。
陈棣《沈德和使君生辰四首 其一》 -
40
斯文久寥落,我欲问苍天。
胡宏《简彪汉明》 -
41
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杂风尘。
胡宏《桃源行》 -
42
主盟吾道承素王,向来斯文病膏肓。
史浩《代上孙仲益尚书生日》 -
43
大哉圣宣,斯文在兹。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一》 -
44
弥缝中道,协辅斯文。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五二》 -
45
力扶斯文,仆而复起。
陈长方《程伊川赞》 -
46
感今陈古,歌以斯文。
陈长方《张横渠赞》 -
47
斯文百官富,未易众目窥。
李石《李漕和诗次韵》 -
48
斯文元祐间,一代人物好。
李石《游黄州东坡》 -
49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李石《谢冯济远惠端砚》 -
50
斯文随所化,后辈仰先觉。
李石《送王郁教授》 -
51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
李石《次范宰韵》 -
52
斯文授受乃关天,不为汉唐加损益。
李石《周公礼殿》 -
53
虽然斯文属兴废,帝既有心天亦许。
李石《石经堂》 -
54
斯文身健在,归及岁之余。
李石《天彭受代迁静正堂以代者未到漫兴二首 其二》 -
55
斯文悔少作,自谓老更工。
李石《扇子诗 其二》 -
56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李石《示郡南二孙》 -
57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巫伋《茅山书院谒侯处士像》 -
58
斯文到苍史,高节贯白首。
晁公遡《罗仲思送伯父以道帖》 -
59
吾犹蠹书鱼,岂能味斯文。
晁公遡《与鲜于茶干》 -
60
故人期此去,圣代用斯文。
晁公遡《送梁子辅赴召 其三》 -
61
吾宗衰谢尚斯文,长抱遗经教子孙。
晁公遡《石判官惠诗用韵为谢》 -
62
斯文未尝废,但见古犹今。
晁公遡《眉州燕游杂咏十首 起文堂》 -
63
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穅。
晁公遡《师安抚生日》 -
64
斯文入手岂易得,况复逃空喜足音。
黄公度《邵监携诗相访用集中闲居韵为谢》 -
65
吾道初彫丧,斯文竟老成。
黄公度《挽乐全宋丈二首 其一》 -
66
四海尊师席,斯文特未衰。
吕稽中《挽和靖先生诗三首 其二》 -
67
斯文天未丧,吾道圣相传。
王十朋《县学落成百韵》 -
68
莫作诗人看,斯文似子长。
王十朋《州宅杂咏 诗史堂》 -
69
天昌斯文大才出,先生弟子具第一。
王十朋《读东坡诗》 -
70
鬼化斯文念贾生,精神琱琢坐寒更。
宋祁《哀江南 其二》 -
71
斯文诚有属,吾道岂常隆。
宋祁《忆旧言怀寄江宁道卿龙图》 -
72
愿公倡斯文,用夏变蛮貊。
王十朋《兴化簿叶思文吾乡老先生也比沿檄见访既别寄诗二十八韵次韵以酬》 -
73
斯文韩欧苏,千载三大老。
王十朋《喻叔奇采坡诗一联云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为韵作十诗见寄某惧不敢和酬以四十韵》 -
74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林之奇《宿旧彭泽怀陶令》 -
75
涌泉词笔坐中惊,天付斯文以道鸣。
施士衡《挽于湖》 -
76
吾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
杨邦弼《挽王信伯先生 其一》 -
77
斯文何罪窜南荒,来谒孤祠泪数行。
陈知柔《谒韩祠》 -
78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陈俊卿《修史堂》 -
79
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
李焘《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 -
80
韩门今日有真传,兴起斯文四百年。
王灼《次韵晁子与 其四》 -
81
便与斯文生羽翼,悬知上圣倚经纶。
洪适《寿秦太师 其一》 -
82
相期膏吾车,从公毕斯文。
汪应辰《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
83
一振斯文千古事,凭君更为引天潢。
李吕《送杨文赴廷试》 -
84
可怜后学多趋末,重振斯文借主盟。
李吕《伏承伯丈人待制侍郎九重涣号三聘鼎来促装戒道即膺爰立谨吟成送行诗五绝句缮写拜呈 其三》 -
85
斯文羽翼,吾道栋梁。
郑裕《一经堂》 -
86
君身则千金,斯文但一发。
李流谦《黄思忠病起作此寄之》 -
87
斯文有正色,神指亦难数。
李流谦《和林夫读老泉先生上欧阳公书韵》 -
88
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
李流谦《送仲明赴举》 -
89
盘谷宗斯文,向来指正脉。
李流谦《勾龙元应以诗送王子友从谯绵竹之招语多见及次韵奉酬》 -
90
其传祗斯文,余事博悬掷。
李流谦《送勾龙伯秋出幕守三荣得出字》 -
91
-
92
一线微言惊道丧,九鼎斯文頼君重。
李流谦《挽王隠君》 -
93
夫人有子鸣斯文,吾从昆仑识河汉。
李流谦《挽王夫人》 -
94
玉除有地容着身,且为岷峨起斯文,莫来憔悴随鸡群。
李流谦《送杨元功》 -
95
斯文未丧不须嗟,仍喜郎君书起家。
李流谦《送吴志行监税》 -
96
归来净洗科场业,别与斯文立门户。
李流谦《比观仲结诸公课会皆勍敌也行就举南宫作此赠之》 -
97
星斗并焕仰斯文,准绳不愆宗绝德。
李流谦《代人上李制参生辰》 -
98
斯文未泯神所持,复有英雄发嘘欷。
李流谦《挽安岳李令》 -
99
妄论斯文本神物,轻发其藏触天恚。
李流谦《贺王制置敷学之除》 -
100
自知此事胜,更觉斯文尊。
李流谦《送王景文入制幕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