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文翁的宋诗诗句
描写文翁的宋诗诗句。
描写文翁的宋诗诗句
文翁[wén wēng]
释义:
1
汉庐江舒人。
列表:
-
1
当令从此去,不复数文翁。
徐铉《送修武郑主簿纠郡梓潼兼寄王舍人八韵》 -
2
佗年报政征黄入,留取文翁旧典刑。
徐铉《送张学士赴西川》 -
3
化蜀文翁竟好文,坐令风物一番新。
林季仲《州将设宴诸荐士》 -
4
可但文翁会写真,典型今见一枝新。
胡寅《题郭伯成画竹道傍人家作雨势》 -
5
廼翁儒学似文翁,韵句天然无异同。
仲并《再用前韵答徐圣可 其一》 -
6
苕霅儒风从此振,文翁端恐是前身。
吴芾《和王龟龄待制贡院落成二首 其二》 -
7
东风吹到君王耳,唤取文翁归玉墀。
史浩《代叔父九经堂歌》 -
8
文翁上岷江,风化亟飞扬。
史浩《送王时亨舍人帅蜀二十韵》 -
9
适闻圣主询黄发,将趣文翁上赤墀。
史浩《宴明守林郎中致语口号》 -
10
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
李石《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 -
11
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
李石《黎州鹿鸣宴》 -
12
文翁至高君,学校已再变。
李石《殿柱记》 -
13
自从文翁建此学,此俗化为齐鲁家。
李石《左右生题名》 -
14
儒风郁郁蜀文翁,德量汪汪黄叔度。
黄公度《贺吕守用中》 -
15
化出文翁表,功居范甯前。
王十朋《县学落成百韵》 -
16
日将先圣诗书教,暂作文翁守鬰林。
杨异《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 -
17
才见安车延绮季,遽嗟石室祀文翁。
王秬《题王龟龄詹事祠堂》 -
18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梅尧臣《魏屯田知楚州》 -
19
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
梅尧臣《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 -
20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
王日翬《云安监劝学诗》 -
21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王日翬《云安监劝学诗》 -
22
一时天府姓名登,三载文翁礼俗型。
许及之《次韵留守刘观文鹿鸣之什》 -
23
洋川风物天下称,文翁流咏人载赓。
楼钥《送王恭父仓部知洋州》 -
24
初拟文翁化,谁知怀远图。
楼钥《丘文定公挽词 其二》 -
25
时时逢蜀士,一一话文翁。
楼钥《许待制挽词 其三》 -
26
早归多谢文翁力,莫待平安家信催。
舒邦佐《和林帅喜汤王二魁将还》 -
27
武昌尊庾亮,蜀郡乐文翁。
石介《留守待制视学 其一》 -
28
韦相传经旧,文翁唱教先。
石介《留守待制视学 其五》 -
29
讵应先郤縠,宁复后文翁。
赵蕃《送赵成都五首 其二》 -
30
文翁他日誉,不但劝农桑。
张镃《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 其二》 -
31
访旧自堪宽旅琐,贤侯况似蜀文翁。
张方平《送客游兖海》 -
32
作兴诗书盛乐育,谓之文翁宁非耶。
度正《寿制置吴侍郎》 -
33
汉庭悲贾傅,蜀学祀文翁。
度正《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斋先生吴公 其二》 -
34
劝学重思唐吏部,教人多谢汉文翁。
赵抃《勉郡学诸生》 -
35
文翁治蜀泽民深,赣守无堪愧士林。
赵抃《次韵钱顗见赠入学听讲》 -
36
学初心勿动华纷,须念文翁昔日勤。
赵抃《劝成都府学诸生》 -
37
岁行在协洽,文翁陈谠议。
魏了翁《送二兄三兄赴廷对》 -
38
建学文翁先美俗,雄边德裕有良筹。
程公许《送别制置董侍郎东归》 -
39
见碑怀叔子,有庙祀文翁。
刘克庄《别宋倅一首》 -
40
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
刘克庄《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其二》 -
41
虀盐堪饱芹堪采,况值文翁适拥麾。
刘克庄《送龙岩林主学》 -
42
关决郡条知有助,故应千里化文翁。
徐鹿卿《依前韵呈府判 其三》 -
43
贤如司马家求像,教比文翁学有祠。
林希逸《别吴帅恕斋 其二》 -
44
清风濂溪像,古柏文翁庭。
高斯得《题王茂悦郴州白水奇清园》 -
45
此邦椽笔广文翁,何用更向寒汀索野鹜。
家铉翁《赵提举求作字余辞以不能工仍作诗谢之》 -
46
文翁石室已千秋,世有兴衰化自流。
韩绛《复修府学故事》 -
47
远慕文翁兴旧学,窃希何武见诸生。
韩绛《奉酬宋君见诒之作》 -
48
不是文翁能有眼,谁知佳婿在诸生。
徐钧《李汉》 -
49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陈普《儒家秋 其一》 -
50
吾翁铁脊文翁似,无愧渊明与孔明。
魏天应《和叠山先生韵 其一》 -
51
蜀郡方齐鲁,文翁迈儁贤。
宋无《送牟都事景阳赴浙东帅幕》 -
52
尽将约束付僚吏,兴起学校还文翁。
文同《送知府吴龙图》 -
53
回想国人矜式处,先生功倍蜀文翁。
费德厚《多岳先生祠》 -
54
虽愧文翁治,犹非武城笑。
刘敞《修府学后同官僚见诸生》 -
55
文翁昔时理蜀土,能令蜀人似邹鲁。
刘敞《题浙西新学》 -
56
范公今者镇江东,亦云教化似文翁。
刘敞《题浙西新学》 -
57
文翁范公本同志,蜀人吴人有殊异。
刘敞《题浙西新学》 -
58
当时文翁化蜀者,独有扬雄及司马。
刘敞《题浙西新学》 -
59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司马光《送张寺丞知富顺监》 -
60
文翁变蜀土,尚以德位具。
王禹偁《送戚维戚纶之阆州亳州》 -
61
郡民旧染文翁化,礼教风流尚可论。
苏颂《送唐安虞部赵侯》 -
62
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
王安石《送文学士倅邛州》 -
63
尽将约束付僚吏,兴起学校还文翁。
强至《送知府吴龙图》 -
64
唯公临婺女,变俗似文翁。
强至《上知府少卿》 -
65
犹指绣衣前蜀使,宛然绿发少文翁。
强至《送赵龙图赴成都》 -
66
化俗文翁传岂弟,寻山谢傅继风流。
范纯仁《和吴仲庶晚春游海云》 -
67
天惠樵阳岂厚哉,文翁旌旆两回来。
黄通《句》 -
68
诗书文翁治,教育孟轲志。
吕陶《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 -
69
远模类文翁,故事循鲁僖。
吕陶《奉和胡右丞视学所赋》 -
70
爱此南阳歌召父,学如西蜀化文翁。
刘挚《送郑毅夫舍人被召五首 其二》 -
71
在汉循吏,时则文翁。
蒋之奇《广州州学记系诗》 -
72
绮罗笑别文翁郡,锦绣荣归舜帝州。
魏野《次韵和薛端公归故里之什二首 其二》 -
73
文翁室暗封苔藓,葛亮祠荒享豆笾。
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
74
文翁化被虽无事,巫马才悭惧不任。
韦骧《权东阳既久求归武川上守倅 章守》 -
75
苍苔高眹室,古柏文翁庭。
苏轼《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 -
76
文翁化蜀士皆成,鲁侯修泮民思乐。
朱长文《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小诗叙谢》 -
77
岂止招学徒,区区继文翁。
孔武仲《送林子中知成都》 -
78
召父深仁浃,文翁美化全。
范祖禹《送赵清宪入蜀》 -
79
子厚在桺南蛮欣,文翁在蜀西鄙驯。
郑侠《上曹大夫》 -
80
蜀人夷陋卑已甚,文翁之化于今好。
郑侠《送杜靖国知连州》 -
81
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李格非《初至象郡 其二》 -
82
可但文翁能教化,须知常衮与周旋。
洪朋《谢李洪州莅学》 -
83
为报采诗人,文翁能化蜀。
唐庚《古风赠谢与权行三首 其一》 -
84
子孙他日继文翁,太史家风尔乎取。
苏过《谢公定以所藏文与可诗示其孙骥有诗次韵》 -
85
劝学一门真盛事,西州何独美文翁。
许景衡《柯运判修试院》 -
86
君不见西汉文翁为蜀守,蜀学不居齐鲁后。
宋京《石室》 -
87
未觉朝廷疏汲黯,极知州郡要文翁。
张扩《送均父作江守》 -
88
应怜范叔穷愁甚,更觉文翁德化深。
程具《太守富枢密见示题赵叔问回光庵诗次韵奉和因叙比蒙屈顾郊居愧谢之意》 -
89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范仲淹《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其二》 -
90
-
91
我行鲁侯宫,独谒文翁堂。
喻汝砺《过府学遂谒文翁堂》 -
92
墨竹文翁旧写真,墨梅颜子更超群。
张守《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