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岘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岘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岘山的宋诗诗句
岘山[xiàn shān]
释义:
1
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
2
山名。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岘山。
3
山名。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
列表:
-
1
岘山亭畔红妆女,小笔香笺善赋诗。
李昉《赠襄阳妓》 -
2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陈与义《再赋 其二》 -
3
人物如公亦伟哉,漥樽寂寞岘山隈。
李处权《游岘山观颜鲁公漥樽呈谹父》 -
4
岘山虽已赭,遗记尚纵横。
张嵲《送陆尧夫倅襄阳》 -
5
倒载山公岂酒狂,群儿拍手岘山旁。
刘子翬《李伯时画十古图郑尚明作诗诗辞多振绝因为同赋 醉山简》 -
6
湘流之清岘山瘦,千古邂逅一笑兴。
张积《冯先生访梅于成都西郊同游十五人分韵哦诗而积不与翊日先生分僧字属积作之》 -
7
离觞岘山曲,握手惜欢聚。
王之望《汉南晤魏侯彦诚魏侯赠诗期依韵和已而荆门受代归乡襄务冗甚未果答既离襄阳舟中追和》 -
8
岘山之阳汉江浦,黄花九月迷村坞。
王之望《送贾可封随郭帅还西城三十韵》 -
9
岘山钟气象,汉水赋精神。
吴芾《范丞相生日》 -
10
惟有岿然岘山石,往来涕泪不胜流。
黄公度《挽方仲及签判二首 其一》 -
11
当沉岘山铭,更效燕然勒。
蔡柟《题广昌县平西台》 -
12
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陈宾《醒心亭》 -
13
又如生马不施鞚而驰,又如锦苔封漫岘山千年堕泪碑。
林光朝《痴顽不识字歌许叔节来诗有此句因以名篇》 -
14
文传岘山石,句敌渼陂行。
洪适《独步惠泉用石刻中韵》 -
15
-
16
岘山风流亘千祀,鹿门隠槩轻九牧。
李流谦《公归行送王显谟》 -
17
犹想岘山亭,清名与山托。
何异《浮石山庄》 -
18
更比岘山无湛辈,论交惟是一枝笻。
陆游《雨后独登拟岘台》 -
19
岘山如闯襄庐南,钜平跻赏留爱谈。
李淑《岘山诗》 -
20
汗简书青已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
范成大《读史三首 其三》 -
21
行当至岘山,羊公存庙像。
梅尧臣《送王龙图源叔之襄阳》 -
22
西岘山光照旧庐,北湖水色漾新居。
杨万里《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
23
兹游岘山同,千古知姓字。
喻良能《伏日陪府公侍御登四望亭分韵得四字》 -
24
庶使湛辈名,亦与岘山高。
喻良能《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 其一○》 -
25
更着华堂临绝境,风流长与岘山具。
喻良能《好溪堂》 -
26
岘山十里城南路,灯火家家望翠微。
释宝昙《题岘山图三绝 其一》 -
27
何年岘山头,此主复此客。
项安世《次韵储检法送行》 -
28
中间伟然一丈夫,岘山之楚鹿门苏。
项安世《次韵吴襄阳寄示游楚山诗》 -
29
君居岘山西,高隠志不俗。
朱熹《淳熙戊戌七月廿九日早发潭溪西登云谷取道芹溪友人丘子野留宿因题芹溪小隠以贻之作此以纪其事》 -
30
立碑思叔子,堕泪岘山前。
梅尧臣《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 其三》 -
31
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
陈造《涑口守风》 -
32
老怀槁暴今膏油,访岘山石吊莫愁。
陈造《赠送行六子 其二》 -
33
岘山鼎列屹相望,发地撑空鶱欲翔。
陈造《题陈主管东墙三岘图》 -
34
咫尺岘山无计到,祇应飞雨是移文。
陈造《襄阳二首 其一》 -
35
异时怜湛辈,名托岘山崇。
程迥《尤美轩》 -
36
高斋百篇子美唱,岘山千载羊公情。
杨咸亨《江郊亭新成赋诗二十三韵》 -
37
文栋兮琱楣,岘山之麓兮江圻。
陈傅良《西庙招辞》 -
38
隧铭书不尽,归泣岘山碑。
楼钥《林正惠公挽词 其四》 -
39
边民纷堕泪,忍读岘山碑。
楼钥《商侍郎挽词 其二》 -
40
千里佳城空望断,他时归哭岘山碑。
楼钥《姜秘监挽词 其二》 -
41
更与岘山为故事,凛然风格照来今。
吴育《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 -
42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蔡戡《筇竹杖歌》 -
43
遗民应罢市,泪堕岘山碑。
蔡戡《颜鲁子挽诗 其一》 -
44
远民应罢市,泪堕岘山碑。
蔡戡《张有年提举挽诗 其一》 -
45
宁同岘山辈,不异舞雩游。
赵蕃《闰七月二十日侍知府寺簿先生为石鼓山向园之游》 -
46
岘山犹得拟,湛辈肯容不。
赵蕃《呈葛抚州二首 其二》 -
47
岘山孤湛辈,栗里羡宣舒。
赵蕃《送唐德舆》 -
48
应怜喜功者,虚要岘山铭。
叶适《题柳山人壁二首 其一》 -
49
凌晨取道岘山前,漥樽就拊穹崖巅。
张镃《出山追述所见》 -
50
岘山之北古襄阳,春风烂漫草花香。
刘过《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 -
51
至今羊叔子,名绕岘山傍。
曹彦约《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 其一》 -
52
却笑岘山语,登临何足悲。
赵汝遇《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 -
53
吾翁先见如樗里,此老遗思比岘山。
汪晫《游翠眉用苏黄门子由韵》 -
54
分明写出岘山诗,陇树初寒晚照低。
释居简《题粲侄岘山秋晚》 -
55
名随北斗上,刻笑岘山沉。
释居简《刘漫塘寄谢宜兴三诗属宜兴索和 其三》 -
56
直待元戎攘却后,岘山无惜领嘉宾。
赵万年《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骑未退》 -
57
石羊去作高资梦,金榜空余岘山宅。
苏泂《书怀》 -
58
东都门外蚤辞禄,西岘山前不入州。
魏了翁《从事郎致仕史挽诗》 -
59
文章难得力,愁绝岘山茔。
杜范《挽陈汉英》 -
60
身抛淮郡印,事入岘山碑。
林表民《挽都梁太守洪季辅寺丞》 -
61
长笑岘山空感慨,羊公湛辈两消磨。
刘克庄《夜饮方湖》 -
62
且喜岘山碑有跋,不愁江表传无名。
刘克庄《送陈户曹之官襄阳二首 其二》 -
63
重吟金谷咏,如见岘山碑。
郑文宝《双笋石》 -
64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苏洵《襄阳怀古》 -
65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苏洵《襄阳怀古》 -
66
到应先吊古,恸哭岘山头。
周弼《送人游边》 -
67
心自感伤人岂识,回头犹顾岘山青。
周弼《黄溪》 -
68
急流缘底勇,路口岘山碑。
徐元杰《挽辛宪若五首 其二》 -
69
千载岘山磨不朽,重添羊杜两丰碑。
李曾伯《代襄阃宴新除史制卿乐语口号》 -
70
十载青油驻岘山,屹如一柱倚人寰。
李曾伯《代为其亲寿 其一》 -
71
召伯甘棠分陕地,羊公风景岘山前。
史瑜《兴庆池禊宴》 -
72
彼哉岘山泣,况乃泣牛山。
方回《次韵恢大山拟古三首 其三》 -
73
曾陈岘山急,或讶话太危。
牟巘《西岩使君上冢过霅首访敝庐又会能静话旧感慨情见于辞所以道别》 -
74
不如岘山去,行尽风沙碛。
方一夔《次韵徐古泉雪冈见寄》 -
75
铁石肝肠忠义胆,精灵常向岘山留。
边居谊《绝命词》 -
76
看取古来良吏迹,苍碑突兀岘山巅。
韩维《送刘景元观察守襄阳》 -
77
因子樽前话归计,醉魂先到岘山边。
韩维《和谢主簿游西湖》 -
78
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
陈普《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 其一》 -
79
遥知千载下,名与岘山齐。
仇远《廉公子家藏元石名武夷春雨》 -
80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卢明甫《九日怀襄阳》 -
81
岘山亭是昔人非,忍读羊公堕泪碑。
易士达《岘山亭》 -
82
叔子登岘山,浮名何足叹。
薛仲庚《春日》 -
83
从此州民增壮观,岘山非独有羊公。
丁臣《题醉翁亭》 -
84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
85
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
曾巩《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
86
彼美羊公意,今在岘山诗。
刘敞《读岘山诗寄献八舅龙图》 -
87
销忧岘山醉,招隐鹿门楼。
刘敞《怀襄阳郭户曹》 -
88
建隼提封云梦泽,临民咫尺岘山碑。
赵安仁《送舒殿丞知荆州》 -
89
偶运非彭泽,留名比岘山。
王安石《题汤泉壁示诸子有欲闲之意》 -
90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 幕次忆汉上旧居》 -
91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王安石《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
92
羊公游处岘山首,后人见山即汍澜。
黄通《岘山》 -
93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寇准《句 其四》 -
94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苏轼《襄阳古乐府三首 襄阳乐》 -
95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苏轼《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 其三》 -
96
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
张舜民《跋范宽小景》 -
97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苏辙《襄阳古乐府二首 襄阳乐》 -
98
清风习池上,落日岘山西。
钱易《习家池大堤》 -
99
岘山巉巉清溪濵,倒影万丈之奫沦。
孔武仲《阁下观岘山图》 -
100
当年置酒岘山亭,公作新诗我载赓。
彭汝砺《和侯利建运使朝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