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学的宋诗诗句
描写家学的宋诗诗句。
描写家学的宋诗诗句
家学[jiā xué]
释义:
1
家族世代相传之学。
2
家塾。
列表:
-
1
家学定须兴尚父,威声一振九夷闻。
邓肃《谢吕友善见和》 -
2
群从相从得髯尹,家学当须与剧谈。
邓肃《送成材》 -
3
家学九夷闻,人物万夫望。
邓肃《再次韵谢之 其一》 -
4
家学乃翁真具眼,祖风当代岂凡人。
张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宫诗既工且敏义不虚辱再此见意》 -
5
有如双鳯传家学,令我闻风畏后生。
王之道《寄二儿》 -
6
稔知贤舅继家学,子如从之师有余。
李处权《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
7
只应家学着,更看庙堂功。
曹勋《和王应夫见贻二首 其一》 -
8
郑氏传家学,诗书不愧心。
曹勋《和国器喜以事业为怀二首 其一》 -
9
相望二百年,家学留青编。
沈长卿《题清芬阁》 -
10
家学开皇纪,淑声通德门。
王铚《陆左丞夫人郑氏挽词四首 其一》 -
11
莱孙真可儿,句法有家学。
刘子翬《莱孙求墨并以诗与之》 -
12
足以立家学,灿灿遗群雏。
冯时行《舍弟生子》 -
13
笺诗传礼穷家学,岂止谈经能折角。
陈棣《郑倅生辰》 -
14
彩笔传家学,春华饰妙词。
陈棣《挽江公三首 其一》 -
15
官箴信尔无遗恨,家学端知有自来。
史浩《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 -
16
千顷量陂能却老,一编家学莫他求。
李石《李新仲圭同游醮坛归以诗告别次韵》 -
17
传家学问三冬足,插架文书四库全。
晁公遡《次韵程愿以十诗见示篇中多及故起居舍人程子山老懒姑取其一用韵答之》 -
18
家学传桑砚,词场着祖鞭。
黄公度《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
19
弓冶传家学,才名观国宾。
黄公度《挽十一伯奉议四首 其一》 -
20
羡君兄弟具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王十朋《答毛唐卿虞卿借昌黎集》 -
21
之子有家学,妙龄殊众儿。
王十朋《别余壁》 -
22
东家学嗜蒲葅味,蹙頞三年试敢尝。
宋祁《读退之集》 -
23
谪仙苗裔自非凡,家学端能嗣大参。
王十朋《赠李宜之运干》 -
24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闱。
赵彦端《寿皇太子 其二》 -
25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李吕《贺吴守被召》 -
26
家学相传久,天资自得高。
陈良祐《挽吕东莱二首 其一》 -
27
自甘颜巷传家学,敢比虞庠觌国光。
吴儆《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 -
28
遗经在椟传家学,大字书墙作座铭。
陆游《自述二首 其一》 -
29
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
陆游《示儿》 -
30
吾家学道今四世,世佩施真三住铭。
陆游《道室试笔六首 其四》 -
31
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
陆游《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 -
32
政成松竹林,诂训缉家学。
范成大《重送伯卿》 -
33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闱。
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 其四》 -
34
君今治南昌,家学世其官。
周必大《送杨伯子知南昌县》 -
35
凤雏家学在,飞翥看秋高。
史尧弼《挽宋邑宰》 -
36
方舟有家学,放光照西都。
释宝昙《送松上人西归兼呈去佞隠君子及其家贤子侄致驰仰之意去佞方舟之子松其侄》 -
37
凤雏欣竞爽,家学岂籝金。
李洪《比至武原省侍叔父二兄因成二诗 其一》 -
38
朝家学校通南越,庆历诸公未易量。
项安世《送邕州高教授二首 其一》 -
39
百胜传家学,三司践世官。
项安世《送襄阳成统制移建康》 -
40
恭闻天语温,喜见家学粹。
许及之《湖上饯沈兴国分韵得二字》 -
41
惠我诗章有琢磨,传家学力见功多。
许及之《酬木伯初仍简才叔常之》 -
42
扶风家学属渊泉,刺史分符继起贤。
赵公豫《赋赠容州刺史马鲠臣持国》 -
43
家学传正派,政声摩秋空。
章甫《寄上曾仲恭侍郎借净香寮诗韵》 -
44
方拙存家学,丰腴与众同。
陈傅良《送德远弟赴省》 -
45
家学如君今有几,殷勤罗拜我何人。
陈傅良《周宣义三子仲敏明□幼谨同年登第因以前韵奉寄》 -
46
子能传家学,何止读父书。
楼钥《送陈表道宰南丰》 -
47
君才更得江山助,简书既省寻家学。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
48
从昔传家学,当今良史才。
楼钥《送吕周辅宗丞守崇庆 其一》 -
49
家学一椿连五桂,地灵两剑化双龙。
楼钥《寄题延平范氏六桂堂》 -
50
舍人簪笔旧甘泉,家学相传子姓贤。
楼钥《送朱叔止守南剑 其一》 -
51
剸剧才无滞,传家学有余。
楼钥《送陈表道倅岳阳 其一》 -
52
炼句工深兴味长,固知家学富青箱。
楼钥《夜读王承家县丞诗编 其二》 -
53
奕世承家学,诸公荐吏能。
楼钥《陆宣城挽词》 -
54
家学传三世,几间无二书。
楼钥《袁府君挽词 其一》 -
55
妙理遡家学,雄文想英姿。
袁说友《李兼济分教江阴》 -
56
世儒多户牖,家学自渊源。
蔡戡《康素居士邵君挽诗 其二》 -
57
胡公家学本中庸,挺挺云来有祖风。
蔡戡《挽胡通判》 -
58
家学世相传,鲁者钝之谓。
曾丰《题公安宰黄叔万鲁斋 其二》 -
59
惟君家学故有宗,念我早日尝登龙。
赵蕃《次韵徐审知寄赠古句》 -
60
世官渠有命,家学定谁传。
赵蕃《寄徐季益四首 其三》 -
61
不如家学相传授,玉轴锦囊皆得师。
赵蕃《魏昭父惠新刻李西台诸公帖二首 其二》 -
62
文献绍家学,刻意稽虞唐。
巩丰《哀吕东莱》 -
63
凭君挟取传家学,青史贤良有后昆。
欧阳谦之《题睢阳五老图》 -
64
吴家学士见且咍,醉点紫毫淋墨煤。
欧阳修《吴学士石屏歌》 -
65
政声易报长安近,家学知从霅水来。
张镃《送叶景良知严陵》 -
66
风雅犹家学,精明独吏师。
孙应时《挽南安钱知军佖 其一》 -
67
家学今三世,儒流甫七人。
孙应时《祐侄初赴乡举吾家读书三世至此侄才七人作十八韵诲之》 -
68
只今家学方如此,犹喜先生易未东。
曹彦约《序斋丁主簿挽章》 -
69
谁知正大传家学,惟有擎拳体国忠。
崔与之《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 -
70
亦侯作霖大手段,家学渊源传自古。
陈淳《贺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韵》 -
71
家学流风懿,成才世自豪。
韩淲《初六日过尹家再和西轩韵赠子文 其二》 -
72
友直惟家学,僧清岂世氛。
韩淲《有怀 其四》 -
73
家学资经纬,儒科得本原。
韩淲《张礼书帅隆兴》 -
74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
徐侨《次韵能之贺除》 -
75
君家学海名,旧有江上楼。
徐玑《题林氏学海楼》 -
76
稔知贤舅继家学,子如从之师有余。
刘学箕《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
77
自成一家学,忍使只字弃。
释居简《谢陆少监分惠渭南剑南家集》 -
78
诚斋振家学,本末尽诚敬。
释居简《杜侍郎之遂宁》 -
79
家学不逃钟鼎贵,野情弗与隠沦疎。
释居简《祠山解后陈舒州》 -
80
符子方下帷,训子传家学。
刘宰《东禅百韵》 -
81
远庵家学在,持此去为官。
戴复古《送赵安仁之官上虞二首 其二》 -
82
洁斋家学旧,用处日如新。
戴复古《见江东绣衣袁广微》 -
83
传家学术用如新,风采英英照七闽。
戴复古《见曾提刑兼安抚》 -
84
仙家学蝉蜕,脱然遗腐胔。
李仲光《仙蜕》 -
85
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学钓竿。
郑清之《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 其一》 -
86
惟知守家学,宁顾触时忌。
魏了翁《送二兄三兄赴廷对》 -
87
家学既尔殊,天资亦云美。
魏了翁《兄子高赴廷对》 -
88
一第声名动冕旒,渊源家学自梁丘。
陈耆卿《代挽何知县二首 其一》 -
89
诗书早已传家学,场屋谁知负夜灯。
杜范《挽黄脩职》 -
90
家学源流今吏师,宽严殊剂亦殊施。
方大琮《寿乡守张秘阁 其二》 -
91
归来筑堂标古雅,家学始末示不忘。
陈郁《得琴砚古雅堂》 -
92
兰台旧家学,胡不绍箕裘。
王㧑《句》 -
93
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
刘克庄《紫泽观》 -
94
东家学究穷于我,六月褒衣上讲堂。
刘克庄《午窗》 -
95
畤郊已解传家学,石礼皆堪直禁林。
刘克庄《次王实之家塾韵》 -
96
家学应难改,贤名已不刊。
刘克庄《和朱主簿四首 其二》 -
97
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刘克庄《送林宽夫父子》 -
98
孤孙白首荒家学,甘作滕民负耒耕。
刘克庄《太守宋监丞新三先生祠刊二刘遗文以二诗纪实 其二》 -
99
东风减回首,家学子能传。
释元肇《方蕙岩常簿二首 其二》 -
100
襟怀潇洒浴沂天,家学相传几百年。
徐鹿卿《酬曾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