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太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太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太山的宋诗诗句
太山[tài shān]
释义:
1
即泰山。山名。
2
即泰山。曲名。
3
即泰山。称岳父。
列表:
-
1
此士不妨门第美,于今景仰太山高。
苏籀《才难一首》 -
2
政须太山来压卵,金阙唤回小令公。
邓肃《与郭舜钦朝请》 -
3
荣辱顿尔失,太山亦毫芒。
张九成《课书》 -
4
赫然千载誉愈尊,太山北斗谁敢欺。
欧阳澈《送吴教授古诗》 -
5
举头看白日,还过太山西。
宋祁《望僊亭书所见 其二》 -
6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胡铨《哭赵公鼎》 -
7
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
王十朋《答毛唐卿虞卿借昌黎集》 -
8
太山北斗仰韩子,千态万状穷周情。
王十朋《再用前韵勉诸友》 -
9
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
王十朋《次韵梁尉秦碑古风》 -
10
尚书左史虽知我,超海应难挟太山。
王十朋《得张大猷尚书书云比每进对屡以待御为言而邦衡舍人言尤数切云云某为群邪所疾独见知二公因读邦衡和和乐楼诗复用前韵》 -
11
咸知太山仰,谁继北窗卧。
王十朋《次韵嘉叟读和韩诗》 -
12
何由登太山,一快天下览。
王十朋《题一览亭》 -
13
旧经梁苑赋,初结太山根。
宋祁《公斋植竹》 -
14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王秬《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二首 其二》 -
15
风雅有正宗,太山视丘垤。
李流谦《彦博见和暑中之作殊有新功复用韵谢》 -
16
嗟彼陷溺者,太山起毫厘。
陆游《自警》 -
17
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
陆游《老学庵自规》 -
18
令尹阅人三仕已,太山在我一毫芒。
陆游《醉舞》 -
19
太山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陆游《掩户》 -
20
伏羲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陆游《元日读易》 -
21
太山并蚁垤,具向酒中平。
陆游《秋雨二首 其一》 -
22
至理之所在,太山等微尘。
陆游《书意三首 其三》 -
23
太山均蚁垤,圣域亦蘧庐。
陆游《春阴》 -
24
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
陆游《读史二首 其二》 -
25
太山不可历,石齿啮人足。
梅尧臣《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假山》 -
26
我无太山高,我无沧海深。
梅尧臣《避为师依韵答李献甫》 -
27
大海汤汤水所积,太山岩岩云所出。
史尧弼《大海水》 -
28
太山安鼎卫,宝货发泉端。
释宝昙《杨郡王挽词二首 其一》 -
29
脩泉汲短绠,太山寄秋毫。
释宝昙《史太师入觐赐带以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为韵寄呈 其四》 -
30
文昌大名,太山北斗。
杨简《代冯似宗寿楼文昌 其二》 -
31
维诗于文章,太山一浮尘。
欧阳修《酬学诗僧惟晤》 -
32
夫妇之恩重太山,背恩弃义须臾间。
欧阳修《鸣鸠》 -
33
沧沧万里无时盈,太山四维不可仆。
孙应时《答杨霖用前韵见赠》 -
34
丘陵安于卑,宁复望太山。
程珌《勉子侄》 -
35
襟怀浄无尘,太山岩岩秋。
释居简《慧日致爽轩》 -
36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
释居简《内相洪容斋名诸孙华亭少府曰可斋》 -
37
太山盘石固无疆,乱臣贼子胡为者。
释居简《贺宇文枢使》 -
38
所谓百轴宗镜之文,如太山之一毫芒。
释居简《永明寿禅师赞》 -
39
落人间者,太山毫芒。
释居简《东坡画像赞》 -
40
昔日三郎骑尔祖,庙食太山可辛苦。
周文璞《题卢申之骡纲图》 -
41
穿岂太山霤,清于万壑冰。
周仲卿《月泉》 -
42
太山之巅有乔松,凛凛千丈摩苍空。
华岳《上赵漕》 -
43
太山重名节,鸿毛等富贵。
洪咨夔《送丘都承》 -
44
识得天津裴度面,人心已作太山安。
洪咨夔《酬吴教程丞》 -
45
鹤相专朝巧万般,中书位子太山安。
洪咨夔《丁谓 其一》 -
46
傥来得丧本无关,或为鸿毛加太山。
魏了翁《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 其二》 -
47
太山绝壁,九河碣石,莫动笔力。
岳珂《韩忠献北道京邑二帖赞》 -
48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太山。
刘克庄《秋夜有怀傅至叔太博父子》 -
49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苏洵《送任师中任清江》 -
50
归来太山阿,已罢泽民志。
白玉蟾《古别离 盘庄黄检院》 -
51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戴良齐《寄立斋二首 其一》 -
52
寸乔附太山,未长已千里。
利登《杂兴 其六》 -
53
云胡太山巅,苍苍岂其数。
陈着《次韵戴成叔 其八》 -
54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
王奕《庚寅五月十二日偕赵平甫拜采石神霄宫太白坟》 -
55
今古太山吟,谁不媚封续。
王奕《和徐中丞容斋旧泰山一百四韵贽见》 -
56
文章于此道,太山一毫芒。
释道璨《吴太清有远役以诗寄别次韵》 -
57
直上太山高处望,根盘连接十余州。
罗道成《游嶽》 -
58
太山当面前,瞠目不能识。
陈普《程朱之学 其一》 -
59
白昼瞠两目,不见太山青。
陈普《感兴》 -
60
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陈普《咏史 光武 其五》 -
61
河济太山犹是汉,匆匆把作贼关中。
陈普《咏史 荀彧 其二》 -
62
信似太山溜,吾欲铭其坎。
徐瑞《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之得二十首 石漥》 -
63
驱车太山下,过憩任与樊。
刘敞《任城道中》 -
64
太山七十有二代,遗事昏昏万无一。
刘敞《雷氏子推迹石鼓为隶古定圣俞作长诗叙之诸公继作予亦继其后》 -
65
太山之云朝触石,清阴油油丽空碧。
刘敞《鲁风二首时闻孔中丞卒 其一》 -
66
英俊满朝皆稷契,太山何少一飞尘。
司马光《和白都官见赠》 -
67
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
王安石《送王龙图守荆南》 -
68
江汉但归沧海阔,丘陵难学太山高。
王安石《寄郎侍郎》 -
69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王安石《赠长宁僧首》 -
70
眇然遗组绂,太山一浮萍。
郑獬《冬日同仲巽及府寮游万寿寺》 -
71
今时督府雄汉魏,鲁国太山四千石。
刘攽《在郡作》 -
72
恩之大兮报不可以速,太山之重兮置之有若鸿毛。
徐积《西山高寄崔刑部》 -
73
主人太山野,薄意似酒浆。
徐积《赠陈诚父》 -
74
傍睨众字乃可笑,太山之重鸿毛轻。
徐积《李阳冰篆》 -
75
深莫测兮高可仰,沧浪之水太山颠。
徐积《奇仙》 -
76
地势有轻重,太山与鸿毛。
沈辽《诒隐者二首 其一》 -
77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苏轼《庐山二胜 栖贤三峡桥》 -
78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
79
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
苏轼《和陶咏三良》 -
80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 石鼓》 -
81
令如源泉下斯行,长原太山秀可掬。
郑侠《纪连守植道傍木》 -
82
名登太山重,功略天下半。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其五》 -
83
身随腐草化,名与太山具。
黄庭坚《次韵杨明叔四首 其三》 -
84
天生材器各有用,相如名独重太山。
黄庭坚《谢文灏元丰上文藁》 -
85
岩岩太山,升于天中。
华镇《神功盛德诗 其一三》 -
86
堂下觳觫牛何罪,太山之阳人作鲙。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 其三》 -
87
殷勤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陈师道《送法宝禅师》 -
88
满酌聊酬菊蕊黄,登高仍在太山阳。
张耒《次韵李晋裕教授九日见赠》 -
89
悠然太山岑,相对真可喜。
晁说之《和资道岩岩亭二首 其二》 -
90
呜呼男儿名重太山身如叶,手犯龙鳞心莫慑。
晁冲之《夷门行赠秦夷仲》 -
91
破晓联镳访孤寂,致身如在太山高。
邹浩《次韵俞秀老建隆道中》 -
92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华连鳌隆国址。
李新《归美堂》 -
93
女子睽离太山重,丈夫弃置鸿毛轻。
司马棫《妾薄命》 -
94
太山驻翠辇,行草封禅仪。
洪刍《赠倪涛少府》 -
95
坚壁仁义涂,势若太山压。
谢逸《送曾伯长》 -
96
只今天下望,北斗太山高。
释德洪《清臣先臣过余于龙安山出群公诗为示依天觉韵》 -
97
一死重太山,亦或轻一羽。
许景衡《过新息》 -
98
-
99
太山秋毫两微尘,巨细本无不二门。
王庭珪《圆通赞》 -
100
君恩太山重,欲报鸿毛轻。
李纲《闻七弟叔易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