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太半的宋诗诗句
描写太半的宋诗诗句。
描写太半的宋诗诗句
太半[tài bàn]
释义:
1
大半,多半。
列表:
-
1
当年汉室已兴隆,自是侯居太半功。
曹勋《淮阴庙》 -
2
招兵太半出群盗,绣䘿蒙衣屡翻覆。
刘子翬《望京谣》 -
3
春来太半在农畴,邂逅相逢皆饮流。
刘子翬《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其八》 -
4
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
胡铨《寄题王氏佚老堂》 -
5
弭棹干门浪未平,同舟太半已山行。
王十朋《江上遇风二绝 其二》 -
6
人生一世间,太半逢坎坷。
庞谦孺《古诗 其二》 -
7
瘦骨棱棱衣表见,我亦鬓毛斑太半。
李流谦《喜仲明西归》 -
8
京华故人死太半,欢极往往潜生哀。
陆游《东山》 -
9
山村今年晚禾旱,奏下民租蠲太半。
陆游《水村曲》 -
10
栽红接白株株活,坐拥春工太半权。
陆游《园中对酒作》 -
11
自笑坚顽谁得似,同侪太半已丘墟。
陆游《夜雨》 -
12
退居消日月,太半付庄周。
陆游《书室独夜》 -
13
父子终身美藜藿,交游太半是渔樵。
陆游《晚凉述怀》 -
14
外舅阴功不知数,诸孙太半廊庙具。
杨万里《庚寅正月送罗季周游学禾川》 -
15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杨万里《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
16
故人新有催梅句,催得阳和太半生。
许及之《冬至早起 其三》 -
17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陈傅良《除夜用前韵》 -
18
-
19
江边草木太半绿,天外一峰无限青。
冯伯规《继而稍旱祷而复雨喜而作诗》 -
20
岭南太半尚鸿荒,城壁空坚草莽长。
陈藻《过桂平》 -
21
纷纷灞上旅,太半贵肥腯。
张镃《足疾愈约客游湖上园》 -
22
功名富贵软铁汉,四万日中先太半。
张镃《王荆文公有客至当饮酒篇姜邦杰广其意赋诗见示有云有客固当饮无客饮更歌有客与无客颓然同一科仆因和答一首》 -
23
太半交清曾着句,独余师道更铭碑。
韩淲《永嘉林氏集云庵索诗》 -
24
交游太半入鬼录,歌醉一时逢酒徒。
戴复古《豫章东湖感旧》 -
25
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
洪咨夔《送曹泸南赴阙》 -
26
环詹郡邑间,太半皆污吏。
真德秀《会三山十二县宰》 -
27
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
包恢《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其二》 -
28
中间晦明出没,太半有不见者。
释智愚《偈颂二十五首 其八》 -
29
临崖细剥苔纹看,太半无人知姓名。
释智愚《通藏主之南国》 -
30
壕深数丈周十里,役兵太半化为鬼。
刘克庄《开壕行》 -
31
祇今光范门前客,太半河阳幕下寮。
刘克庄《端嘉杂诗二十首 其一八》 -
32
明主祇今搜坠典,故人太半客翘材。
刘克庄《和吴教授投赠二首 其一》 -
33
计偕千百数,太半是虚名。
李觏《送彭昱应举》 -
34
到官十五月,太半在他邦。
李觏《送李著作知柳州》 -
35
向来沙市冢,太半徙公安。
刘克庄《即事十绝 其三》 -
36
可是人间清气少,却疑太半作梅花。
林希逸《梅花》 -
37
相呼百禽语,太半是黄鹂。
邵雍《夏日南园》 -
38
犹有一般牢落处,交亲太半在天涯。
邵雍《暮春吟》 -
39
太半落天下,未还安乐窝。
邵雍《借出诗》 -
40
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
冯去非《张季海园梅》 -
41
清明定是花开远,太半蜜蜂经宿归。
冯去非《山家》 -
42
巴陵三载掾,太半并棠阴。
危骖《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二首 其二》 -
43
江南澶漫数十郡,太半化作昆明灰。
俞德邻《聂道录和王寅甫外郎雪诗因次韵仍依白战体》 -
44
旧畿十万家,太半忧为鱼。
俞德邻《连雨独坐旅楼有作》 -
45
昔年曾过贺家湖,今日烟波太半无。
张惟中《镜湖》 -
46
几多僚吏三台上,太半生徒两制间。
王禹偁《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送前翰长侍郎 其二》 -
47
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王禹偁《战城南》 -
48
可惜遭风雨,太半成泥沙。
徐积《同门人夜看花示卢鲁山》 -
49
谁家生计无闲地,太半归来已白须。
黄庭坚《次韵寅菴四首 其四》 -
50
稍询耆旧间,太半归山丘。
黄庭坚《都下喜见八叔父》 -
51
颜色尽黄肿,太半抱瘴疾。
任伯雨《述怀》 -
52
此生太半沦忧患,万事何时脱险艰。
吕南公《池口阻风奉寄唐杰》 -
53
缇巾十袭尽燕石,埋蚀太半双明珰。
刘弇《送贯之县丞解官还寿春》 -
54
君初试吏或当然,我太半生真不调。
贺铸《寄汉阳赵尉沔》 -
55
游宦差池太半生,君方倥偬我伶俜。
贺铸《留别王景通二首 其二》 -
56
晓征春事太半无,未尽蜀天已秦语。
李新《飞仙道中》 -
57
异时璧沼摇毛锥,同门太半通金闺。
葛胜仲《寄题吴江王文孺解元臞庵》 -
58
黠虏狂谋犯泗滨,胁从太半是吾人。
李纲《正之复次前韵作四篇见示是日适登城楼以望江山且阅捷报因赋六章以报之 其二》 -
59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洪皓《白马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