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声音的宋诗诗句
描写声音的宋诗诗句。
描写声音的宋诗诗句
声音[shēng yīn]
释义:
1
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2
古指音乐、诗歌。
3
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
4
比喻意见、论调。
列表:
-
1
夕湖光景丽,晴鹳声音豪。
陈与义《晚步湖边》 -
2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晁公遡《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 -
3
不惟形容变,亦复声音移。
潘柽《遇旧有感》 -
4
潜来衔搏去,但觉声音悲。
梅尧臣《伤白鸡》 -
5
桑间小妇好声音,映叶穿枝意已深。
梅尧臣《鶑》 -
6
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
梅尧臣《闻鶑》 -
7
雕琼刻肪肌骨秀,声音柔响扬双眉。
梅尧臣《戏作常娥责》 -
8
重来只有声音在,两鬓萧萧各欲丝。
程洵《予甲戌岁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后十九年复会焉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将东归为诗四章以别 其一》 -
9
风细声音互答,月明体用全彰。
章甫《题惠老松竹图 其二》 -
10
先天仅得十二三,声音律吕无由窥。
楼钥《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
11
千年邂逅出人间,颜色声音幸如故。
杨冠卿《赤玉箫》 -
12
爱君吟咏殊堪听,金玉声音胜楚囚。
释契嵩《次韵和酬》 -
13
楛矢辨形质,古磬鸣声音。
袁说友《遂宁府库古铜物》 -
14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曾丰《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后集古律矣复课数韵语谢之》 -
15
始犹疑面目,徐复记声音。
曾丰《别陆德隆黄叔万》 -
16
声音幸未移蛮气,须鬓疑犹带瘴烟。
曾丰《自广至永丰呈熊直卿邹用之邓继高》 -
17
声音中改变,形质外羸孱。
王阮《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 -
18
声音不相通,各以类自随。
欧阳修《和梅龙图公仪谢鷴》 -
19
拳拳终慕不知老,放勋赏此不赏其声音。
释居简《赠悟上人》 -
20
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
戴复古《乌盐角行》 -
21
轻鸥闲态度,孤鴈苦声音。
戴复古《江上》 -
22
兰荪借芳馥,金石假声音。
戴复古《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 其二》 -
23
卷怀经济藏三径,震起声音满九皋。
度正《奉寿季章大参相公》 -
24
笑貌声音等如梦,十年参学在长途。
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九四》 -
25
起来接得如鸦字,谈笑声音了不闻。
苏泂《梦卢子高》 -
26
时节惊初夏,声音似故园。
李觏《鸣蜩》 -
27
君似得吾之骨髓,俗方求我以声音。
刘克庄《总戎徐侯伯东远访田舍赠诗二首次韵 其二》 -
28
声音笑貌可为,颜色哭泣难揜。
刘克庄《予点》 -
29
求我声音难见佛,得吾骨髓别无人。
刘克庄《寄沂孙》 -
30
声音未必如来见,盂钵长教岭上观。
徐元杰《赞勉昶道者题经》 -
31
神工裂浑沌,声音相雄雌。
萧元之《与程右史论诗道》 -
32
愁闻刮骨声音切,闷见吹毛智数卑。
邵雍《六十三吟》 -
33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音知政惟丝桐。
胡仲弓《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 -
34
流水失声音,西河老忧患。
文天祥《清江何汉英再见于空同读欧阳先生诗感慨为赋》 -
35
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
陈襄《天道不可跻》 -
36
形容诡怪蛇虺乱,声音丑恶鸱枭鸣。
文同《凤山古祠》 -
37
声音可得闻,羽翮不能害。
刘敞《杂诗二十二首 其二二》 -
38
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
王禹偁《笙磬同音诗》 -
39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苏颂《虏中纪事》 -
40
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王安石《次昌叔韵》 -
41
愿将梁父吟,变作杜宇之声音。
陈辅《悲昔游》 -
42
意气融融日,声音漠漠云。
刘攽《归雁》 -
43
归雁声音矜久客,晴云意态似妖娥。
刘攽《和杨褒早春二首 其一》 -
44
鸟鸣晓霁声音乐,物被阳和气候新。
王无咎《劝岩师酒》 -
45
秋老声音闻过雁,夜凉精彩见飞萤。
韦骧《建德道中感兴》 -
46
故人远在江汉,万里时寄声音。
苏辙《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其八》 -
47
仁人有意收庸贱,时寄声音一起予。
彭汝砺《寄张子直 其一》 -
48
鳞鸿若到江南地,愿寄声音一起予。
彭汝砺《寄桐庐诸友》 -
49
江头若有东归雁,时寄声音慰病容。
彭汝砺《寄邹广道 其二》 -
50
金刚有遗偈,难以声音求。
孔平仲《又奉项元师》 -
51
声音求我皆邪道,有琴可听非深造。
黄裳《琴轩》 -
52
谁知顽物抱真空,自有声音与革同。
黄裳《桐庐县仙人洞十题 石鼓》 -
53
名为不二门,声音作佛事。
孙迪《过惠山皞老试茶二首 其二》 -
54
声音之发,钩其深也。
黄庭坚《听履霜操》 -
55
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
李复《杂诗 其三》 -
56
声音施施然,已拒弗肯至。
李复《自暴》 -
57
声音通大道,断竹自谁赏。
晁补之《和关承议彦远水乐》 -
58
楚俗声音误最多,近来方证桂门讹。
阮阅《郴江百咏 崇德河》 -
59
且以声音为佛事,晓敲清磬诵华严。
张耒《自遣四首 其三》 -
60
三年相看不知厌,声音笑貌无久新。
杨恬《和顿公》 -
61
瘦尽声音在,病残须鬓荒。
释德洪《渡海》 -
62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释德洪《涟水观音像赞》 -
63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释德洪《涟水观音像赞》 -
64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释德洪《涟水观音像赞》 -
65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释德洪《涟水观音像赞》 -
66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释德洪《涟水观音像赞》 -
67
一切声音,当以眼听。
释德洪《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
68
名为不二门,声音作佛事。
孙觌《过慧山方丈皥老酌泉试茶赋两诗遗之 其二》 -
69
曲中时转三妙语,一一声音谈佛祖。
李弥逊《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