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埋轮的宋诗诗句
描写埋轮的宋诗诗句。
描写埋轮的宋诗诗句
埋轮[mái lún]
释义:
1
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
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
3
比喻月落。轮,喻月。
4
比喻停留。
列表:
-
1
塞诏官班聊慰否,埋轮意气尚存无。
徐铉《送和州张员外为江都令》 -
2
江海身孤虽恋阙,豺狼路静不埋轮。
宋祁《送张司勋福建转运使》 -
3
商飚初至月埋轮,乌鹊桥边绰约身。
范某《题织女祠》 -
4
埋轮贤使者,重席老先生。
仲并《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其三》 -
5
伏阁曾留谏,埋轮讵畏强。
晁公遡《师安抚生日》 -
6
豕突埋轮路,豺骄择肉场。
宋祁《有感》 -
7
正须埋轮手,先声震江吴。
曾协《送赵德庄右司赴江东漕八首 其四》 -
8
埋轮前事空豺路,授简英辞踵兔园。
洪适《次韵钱处和运使郡斋晚集》 -
9
涂潦将埋轮,牛马困负轭。
梅尧臣《苦雨》 -
10
武阳昔有埋轮使,慷慨风声今未休。
史尧弼《程隠君挽诗》 -
11
埋轮吾宗英,补衮五色雉。
张孝祥《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
12
玉节南来两使星,埋轮折槛有家声。
张孝祥《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二》 -
13
蠢蠢潢池皆赤子,埋轮何必问狐狸。
廖行之《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 其五》 -
14
埋轮家世本澄清,无使老蚕自营茧。
舒邦佐《送张仓移漕广西》 -
15
侧阶簪笔书王法,当路埋轮有祖风。
石介《送张殿院还台》 -
16
-
17
守土忠贞唐许远,埋轮节概汉张纲。
董煟《董端公墓》 -
18
自昔词章推大手,即今风采见埋轮。
李刘《寿太守》 -
19
赠策不烦秦士叹,埋轮聊见汉臣心。
岳珂《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刻将退赐金币香茗有差既而御笔除长地官将旨八路复赐一札兼镇姑孰敬纪感遇以昭恩荣四首 其四》 -
20
揽辔埋轮自一时,至今日月炳前载。
程公许《送别周宪使》 -
21
吾灾因抱椠,子咎在埋轮。
刘克庄《送居厚弟堂禀二首 其一》 -
22
自叹暮年衰飒甚,羡君老手独埋轮。
刘克庄《送李漕用之二首 其一》 -
23
阙里忽惊歌曳杖,洛阳那复见埋轮。
祖无择《哭郓州孔给事 其一》 -
24
直从象窟埋轮去,曾向龙墀折槛来。
刘克庄《送广东宪》 -
25
禁中视草蒙天笑,湖外埋轮触相嗔。
刘克庄《哭赵百微少蓬二首 其一》 -
26
舍中连月汗流础,道傍前日泥埋轮。
方岳《霪雨》 -
27
藐焉虮虱臣,埋轮承误恩。
高斯得《次韵徐景说见寄并呈牟存叟》 -
28
偶乘浙东传,入手埋轮权。
高斯得《自叙六十韵》 -
29
埋轮大勇,折槛精忠。
赵汝腾《赠衡阳簿林士恺》 -
30
光华濡辔今亲遣,风采埋轮又一新。
赵汝腾《庆高耻堂柱史都运》 -
31
埋轮慙避俗,折槛畏当轩。
张伯玉《蓬莱阁闲望写怀》 -
32
烈火未应焚玉石,埋轮曾是问豺狼。
蔡襄《寄答汝州王仲仪待制》 -
33
有如车脱辐,挽之又埋轮。
陈舜俞《次韵酬郏郎中》 -
34
声光赫奕埋轮使,音调凄清扣角歌。
俞德邻《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 其四》 -
35
此日吏民争卧辙,他时事业继埋轮。
仇远《送张巨川归崇德》 -
36
洛阳亭下昔埋轮,当道豺狼不避人。
陆文圭《又口号四首 其一》 -
37
润屋情夸诞,埋轮兴激昂。
曾巩《喜雪二首 其二》 -
38
风生疑折桂,云过欲埋轮。
刘敞《秋霁望月》 -
39
羲和久埋轮,缩手喜闲暇。
强至《久雨》 -
40
埋轮负壮志,持节向炎墟。
刘攽《张比部景真挽诗 其一》 -
41
仗节年仍少,埋轮气不孤。
刘攽《送韩子华奉使安抚江南》 -
42
埋轮昔按均输命,叱驭今分太守权。
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
43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苏轼《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
44
脱帽风流余长史,埋轮家世本留侯。
苏轼《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 -
45
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
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 其二》 -
46
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苏轼《送玉面狸》 -
47
当路埋轮气慨慷,身长九尺貌堂堂。
孔平仲《戏张天觉 其二》 -
48
埋轮斥豺狼,不待梁冀死。
华镇《广述二首 其一》 -
49
伴闲初种竹,出使旧埋轮。
释智圆《寄所知》 -
50
登车未肯便埋轮,置酒邀宾一笑春。
赵鼎臣《史东美置酒见招偶以释奠致斋不果往因为诗戏之以请他日之约兼呈周与刘敏叔》 -
51
埋轮岂无意,揽辔欲谁期。
程具《观老杜久客一篇其言有感于吾心者因为八咏 狐狸何足首》 -
52
纳陛倾三接,埋轮耸十连。
孙觌《提刑郎中范公挽词》 -
53
按节星轺动,埋轮虎穴空。
孙觌《平江太守侍郎王公挽词三首 其一》 -
54
埋轮豺虎避,檄水鳄鱼惊。
孙觌《宝文李公挽词三首 其一》 -
55
东汉埋轮手,开元御府卿。
周紫芝《李卿挽词》 -
56
不用埋轮留魏阙,故应持斧静圜扉。
陈渊《两浙周提刑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