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国风的宋诗诗句
描写国风的宋诗诗句。
描写国风的宋诗诗句
国风[guó fēng]
释义:
1
《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
国家的风俗。
列表:
-
1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谭用之《别江上一二友生》 -
2
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
谭用之《贻浄居寺新及第》 -
3
有时倚槛垂双袂,故国风光似眼前。
刘兼《登郡楼书事》 -
4
宫娥捧拥西施醉,天乐喧阗虢国风。
宋白《牡丹诗十首 其二》 -
5
泽国风波恨,孤帆日夕征。
宋庠《行舟汉口》 -
6
典刑付托呼所钟,经国风规俨如故。
苏籀《送范比部持节广东》 -
7
嗷嗷万国风中船,樯倾柂坏夫何言。
王之道《天宝歌和魏定公文次韵》 -
8
晋马成南渡,宗周入国风。
张嵲《次韵周子直四首 其一》 -
9
角声呜咽下城头,水国风烟欲暮愁。
张嵲《会览亭三首 其三》 -
10
作诗配国风,行者式其藩。
朱松《度石栋岭》 -
11
剖出从前真面目,从兹佐得国风清。
释慧方《颂古三十八首 其一七》 -
12
坐令王室尊,国风无黍离。
仲并《钱检法及代期以诗告别因次其韵》 -
13
断机久已传家训,采藻端然继国风。
仲并《白氏夫人生日二首 其二》 -
14
归路闻人语,关雎诵国风。
史浩《次韵恩平郡王》 -
15
国风惆怅黍离离,只有周郎五字诗。
李石《送周行可》 -
16
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李石《次韵孙翊尉 其一》 -
17
国风雅颂寂寥久,太史采诗宜与编。
王十朋《五月晦日会知宗提舶通判纳凉云榭提舶用仙字韵即席赋诗中寓四字次韵以酬》 -
18
国风雅泰民欢乐,只这和瘟大丈夫。
释印肃《移五瘟出市心》 -
19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
李流谦《仆尽半月之力仅得五诗而和仲落笔成十章俊哉予所甚畏也勉作二章答和仲三章述怀庶满其数云 其一》 -
20
作诗配国风,行者式其藩。
洪迈《度石栋岭》 -
21
半生去国风埃面,一片忧时铁石心。
陆游《后园独步有怀张季长正字》 -
22
塞邑多苦寒,国风遗旧俗。
梅尧臣《张太素之邠幕》 -
23
因行录所美,愿与国风振。
梅尧臣《送胡武平》 -
24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梅尧臣《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
25
闰年春近梅差早,泽国风和雪尚悭。
陆游《冬晴日得闲游偶作》 -
26
泽国风雨多,春尽尚裘褐。
陆游《喜晴》 -
27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陆游《稽山行》 -
28
凭高阅士剑如林,故国风流变古今。
范成大《丛台》 -
29
旧国风烟古,新凉瘴疠清。
范成大《夜泊归州州有宋玉宅、昭君台》 -
30
诗似离骚与国风,一襟尘土为君空。
杨万里《和胡运干投赠》 -
31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頼相因依。
梅尧臣《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
32
心到帝王图籍外,手追雅颂国风初。
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二首 其二》 -
33
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祗等闲。
杨万里《答徐子材谈绝句》 -
34
竹国风世界,梅兄雪友朋。
杨万里《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 冰壶阁》 -
35
岂知宗国风灯似,膏尽烟空欲煨炧。
史尧弼《将至江州中流见庾楼慨然有感作庾楼行》 -
36
洋洋大国风流在,奄奄诸生气息微。
项安世《成都二月十五日补试院呈同官》 -
37
端能道人意中事,千载之下有国风。
项安世《次韵答荆南王君行见寄七首 其四》 -
38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
朱熹《次秀野杂诗韵 栗熟》 -
39
诗传国风体,兴发酒家旗。
朱熹《次秀野杂诗韵 酒市二首 其二》 -
40
勤勤问我诗小传,国风才毕葛屦章。
梅尧臣《得王介甫常州书》 -
41
复何备国风,庶亦见王泽。
梅尧臣《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
42
但知恺弟酬君赐,旧讶权舆向国风。
梅尧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赐食》 -
43
烧芋随家法,论诗到国风。
林亦之《翁丈柔中同侄昭文相访留两日既别赠以诗》 -
44
也知故国风光丽,尤喜新元谷价平。
何澹《和宋宪乙丑元夕韵》 -
45
来年上国风光好,喜帖西驰沸路尘。
廖行之《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 -
46
荆国风流远,幽闺女教循。
楼钥《王夫人挽词 其二》 -
47
墙头荔子熟,勿翦比国风。
舒邦佐《送简贺州五首 其四》 -
48
诗到晚唐非不佳,少似国风能理到。
王炎《用元韵答清老 其二》 -
49
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
辛弃疾《和吴克明广文赋梅》 -
50
下从乐职泝商那,上自国风沿楚些。
曾丰《邀肇庆府卓司法》 -
51
万象包罗八曲间,国风雅颂其流尔。
曾丰《赠豫章来子仪言诗》 -
52
游泳于诗未知尔,国风雅颂兴赋比。
曾丰《赠江宰彦通》 -
53
胸中周召次毕公,笔端雅颂余国风。
曾丰《吾郡之望罗彦方过听以予有诗癖古风特枉杰作之贶不可虚辱赋一篇谢之》 -
54
雅颂国风归隽永,箪瓢陋巷付雠夷。
曾丰《赠邬文伯》 -
55
河汾所续吾其再,首录东吴两国风。
曾丰《前仁和郑宰侨富阳与陈宰往还以诗余寓妙山得其所和诗后复寄一篇》 -
56
汉代郭林宗,词场继国风。
赵蕃《寄峡州使君郭郎中三首 其一》 -
57
-
58
早岁为儒读国风,夫人高节有谁同。
黄榦《代良夫人二首 其一》 -
59
经派惩燕说,词源味国风。
孙应时《高南仲自云间归退轩盖明府以四诗送之末章专以见及南仲索和遂次其韵 其一》 -
60
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
曹彦约《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 -
61
三年不见栗斋翁,满卷新诗是国风。
韩淲《仲至近诗戏题卷末》 -
62
野芳汀芷互幽妍,相国风流亦未传。
周文璞《半山寺》 -
63
先秦古书世已稀,国风雅颂声又微。
周文璞《行歌四首 其四》 -
64
此章弗徒歌,聊以裨国风。
周文璞《题曹武帝削瓜图》 -
65
上国风光初晓日,御阶恩渥暮春时。
宋宁宗《赐状元蔡仲龙》 -
66
探奇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苏泂《老杜浣花谿图引》 -
67
补得国风成百咏,不妨幕府有诗人。
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一九六》 -
68
谁怜楚客当年意,与把离骚继国风。
苏泂《次友人韵 其一》 -
69
我咏国风长大息,共姜谁谓在今无。
陈宓《挽杨夫人》 -
70
三月游河魏国风,惬山通日正暄融。
韩琦《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其二》 -
71
国风怨以怒,王道荡无章。
吴泳《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其二》 -
72
异禽语已非人世,香草名应系国风。
吴泳《和张周玉峨眉山行》 -
73
诗仙比作西湖藕,俎豆苹蘩入国风。
王迈《又送地栗螃蟹简赵倅诗》 -
74
伟哉吴人周伯弜,国风雅颂今再昌。
释永颐《伯弜出示新题乐府四十章雄深雅健有长吉之风喜而有咏》 -
75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刘克庄《圣贤》 -
76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刘克庄《和北山一首》 -
77
国风几曾熄,圣笔不能删。
刘克庄《病中杂兴五言十首 其一○》 -
78
故国风烟几换秋,今年看菊御街头。
释元肇《卖菊》 -
79
灯花飞舞看檐雨,词藻清新继国风。
徐鹿卿《府判和答依韵上呈》 -
80
干戈罢却复何言,六国风清令不传。
释广闻《古剑》 -
81
故国风尘外,无心更问家。
释善珍《春寒》 -
82
志民深闵僖公雨,勤业犹存豳国风。
徐元杰《入讲论语二首 其二》 -
83
歌秋风兮歌国风,问知音兮问豪杰。
宋伯仁《秋风歌上游丞相及台谏》 -
84
听客谈时务,呼儿诵国风。
叶茵《次韵》 -
85
柱天勋业须君了,更用文篇续国风。
释绍嵩《见张明府 其一》 -
86
写成判语皆吟笔,翻得离骚再国风。
刘鉴《谒萧大山》 -
87
待公过阙争留相,温国风流此日看。
萧立之《送官出守平江二首 其一》 -
88
清碎如章草,和平似国风。
潘牥《琴 其一》 -
89
六国风清,九天云静。
释子益《偈颂七十六首 其七一》 -
90
泽国风饕霜力紧,黄落凋残碧成锦。
王偘《冬日杂兴 其二》 -
91
骚人互题品,国风尝纪录。
卫宗武《赋南墅竹》 -
92
越国风光与众殊,贰车才调世应无。
张伯玉《和国镇晚秋斋中见寄》 -
93
皎如佩玉上清来,不敢班渠国风变。
谌祜《句 其一○八》 -
94
吴时宫殿千年梦,晋国风尘万里愁。
章采《武昌南楼怀古》 -
95
王国风尘暗,仙山景物新。
李景文《游委羽山》 -
96
徐字不晋帖,楚诗无国风。
许月卿《暮春联句九首 其六》 -
97
宫花压鬓坠乌云,倾国风流宛胜秦。
释绍昙《偈颂十九首 其二》 -
98
横眸碧汉,万国风清。
释行巩《偈颂三首 其一》 -
99
故国风流一回首,不妨鸾玉小徜徉。
陈杰《中斋生朝》 -
100
门前荒草深三尺,老艾当年说国风。
林泳《论诗绝句依老人韵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