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和羹的宋诗诗句
描写和羹的宋诗诗句。
描写和羹的宋诗诗句
和羹[hé gēng]
释义:
1
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
2
喻宰辅之职。
列表:
-
1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李九龄《寒梅词》 -
2
遥知最妙岭头梅,适口和羹似难及。
苏籀《赋丛兰一首》 -
3
那知和羹自有期,未用争雄压桃李。
邓肃《寒梅上李舍人》 -
4
似付盐梅岩叟用,和羹无复见咸酸。
释正觉《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 辩音菩萨章》 -
5
和羹户户具煎卤,扫雪村村欲没靴。
释正觉《小师慧果丐盐求颂》 -
6
猿鹤从今惊夜帐,盐梅行复作和羹。
徐公裕《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二》 -
7
不似飞霙能顷刻,香中更有和羹才。
胡寅《再和 其三》 -
8
结成却荐和羹鼎,妙手先从锜釜湘。
胡寅《和用明梅十三绝 其一一》 -
9
诸公忍袖和羹手,空赋西湖处士诗。
仲并《和沈正卿诸公西湖赏梅》 -
10
要令千古芬香在,能作和羹自有梅。
仲并《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其四》 -
11
王明傥予烛,和羹登簋铏。
于格《梅林分韵得彭字》 -
12
明年用和羹,请为使君寿。
杜谨言《梅林分韵得旧字》 -
13
得备和羹用,宁不出伊皋。
杨大光《梅林分韵得陶字》 -
14
黎州太守和羹手,十里往看车呼登。
张积《冯先生访梅于成都西郊同游十五人分韵哦诗而积不与翊日先生分僧字属积作之》 -
15
梅花欲报和羹信,故遣清香到寿樽。
陈棣《钱使君知原生辰 其二》 -
16
上苑春光一夜回,和羹消息报江梅。
陈棣《上梁尚书生辰 其三》 -
17
请看枝头春,中有和羹实。
释宝印《梅林分韵得泽字》 -
18
揽辔威名崖雪凛,和羹消息岭梅香。
王十朋《查漕元章生日》 -
19
和羹并梅䕩,连叶让芝房。
宋祁《慈圣阁秋橙结实上召宗室同观》 -
20
好手善和羹,非才当抱瓮。
洪适《杂咏下 灌园亭》 -
21
待得和羹渠自会,如今莫管皱双眉。
程大昌《觅梅》 -
22
授馆氊为幄,供庖酪和羹。
梅尧臣《送谢舍人奉使北朝》 -
23
武丁命傅说,治国如和羹。
陆游《养生》 -
24
人言和羹实,晚或参鼎餗。
陆游《岁暮杂感四首 其三》 -
25
试卜和羹知未晚,归来烟雨正梅黄。
范成大《送洪内翰使虏二首 其二》 -
26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梅尧臣《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 -
27
但愿和羹继先业,不辞草制搜枯肠。
周必大《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
28
-
29
东风也是相欺得,已作和羹一点酸。
喻良能《次韵宋嗣宗梅花 其二》 -
30
细斟静治曹参酒,重放和羹傅说梅。
李洪《陈丞相诞日 其四》 -
31
梅梢暗结和羹实,蚕簇初抽演綍丝。
项安世《郑子仁生朝》 -
32
情知不作和羹计,老去谁能弄粉妆。
项安世《咏蜡梅》 -
33
天上和羹事,巢由不忍闻。
项安世《题屏风墨梅二首 其二》 -
34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朱熹《雪梅二阕奉怀敬夫 其二》 -
35
解颐得匡鼎,和羹本商说。
陈造《次韵梁教章宰喜雪 其一》 -
36
王言惟作命,盍作和羹领。
许及之《再次转庵用梗字韵赋梅》 -
37
自知不结和羹实,合作山家澹泊装。
许及之《次木伯初蜡梅三绝 其三》 -
38
和羹须鼎味,盛服也霓裳。
薛季宣《梅花》 -
39
吴门众多士,待尔和羹梅。
薛季宣《酬张县尉》 -
40
和羹方尔用,接淅已吾行。
薛季宣《张端明挽诗 其一》 -
41
磊落入盘饤,和羹充肴脩。
章甫《分题得草果饮子》 -
42
金华访旧学,和羹待醯醓。
吕祖谦《尚书汪公得请奉祠饯者十有四人分韵赋诗某得敢字》 -
43
一纪玉堂司大笔,两朝金鼎主和羹。
文彦博《王太师挽词 其一》 -
44
寄语金鸾客,和羹人正来。
袁说友《用杨诚斋韵再题欧阳长老墨梅 其三》 -
45
要识此花高绝处,解成佳实作和羹。
袁燮《梅花四首 其四》 -
46
和羹事则已,甘老山中臞。
叶适《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 -
47
从来嫌用和羹字,才到诗中俗杀人。
张镃《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七》 -
48
丽泽存相益,和羹忌苟同。
孙应时《高南仲自云间归退轩盖明府以四诗送之末章专以见及南仲索和遂次其韵 其一》 -
49
待得和羹几时在,祗今风月上新除。
刘过《梅花 其一》 -
50
未尝示袒勃安刘,亦复和羹商得说。
敖陶孙《代刘漕使寿相君》 -
51
酒煮和羹还好在,预除芜秽莫纷纷。
曹彦约《晚梅》 -
52
寻盟璧水浑闲事,好整和羹入帝庭。
陈淳《依方宗丞和林签判赏梅进璧水之韵》 -
53
和羹莫遂笺边让,破帽无能落孟嘉。
汪晫《九日拜大兄坟》 -
54
想见故园梅落尽,和羹消息又堪凭。
刘学箕《苦雨》 -
55
止渴差相似,和羹却不同。
释居简《杨梅》 -
56
待渠经始和羹了,乞与无边草木春。
刘宰《和刘圣与顾龙山探梅四首 其四》 -
57
和羹之说昔有闻,岂得不如鲁泮芹。
苏泂《再和古梅》 -
58
为梅自合和羹鼎,是菊终须上酒杯。
苏泂《又叹庭前杂花草》 -
59
谁知寂寞临溪壑,却解和羹荐庙朝。
陈宓《游云台寺观梅 其三》 -
60
要将金鼎和羹事,尽付君家岩上梅。
陈宓《和傅倅梅岩之什 其二》 -
61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郑性之《梅花》 -
62
国为和羹思是晏,士因止渴忆兴周。
王遂《赠青阳士友》 -
63
晨兴起和羹,御风飒然往。
钱时《游齐山仓使遣赠长歌和韵》 -
64
定知不比百卉凡,结子和羹味应别。
卓田《麻姑山七古寿主簿母》 -
65
和羹肯为媚灶计,望林祗笑欲炙色。
郑清之《和赵静乐梅韵 其一》 -
66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伴归沙漠。
谢璡《识时梅歌》 -
67
上心方简注,元鼎伫和羹。
赵抃《送昭文刘少卿移知南海》 -
68
和羹心事岁寒姿,若第风标舍更谁。
魏了翁《李参政折赠黄香梅与八咏具至用韵以谢 其七》 -
69
当日和羹人不见,竹风疑是读书音。
赵汝驭《可赋庵》 -
70
和羹尚不愿,其余安足言。
包恢《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其一》 -
71
魁占群芳差易耳,相期心事在和羹。
王迈《送陈君保作喆赴广漕》 -
72
松知得算霜中树,梅报和羹雪外村。
阳枋《寿邓子西提干与乃堂相距八日》 -
73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刘克庄《再和五首 其一》 -
74
且须怜意着芳洁,才说和羹俗了渠。
刘克庄《二叠 其一》 -
75
有人来问和羹味,太守忘言一笑休。
徐鹿卿《上判府陈秘丞 其一》 -
76
和羹应待我,赓载入虞弦。
林希逸《石鼎联句》 -
77
虽然未得和羹便,才道和羹便失真。
李龏《梅花集句 其五三》 -
78
若还说着和羹事,只恐渠侬笑不休。
吴潜《梅花小吟》 -
79
和羹梅傍小春荣,尧陛犹余一荚蓂。
厉寺正《贺郑丞相 其二》 -
80
平生手种梅,不作和羹念。
王柏《小酌敬岩梅下和立斋韵 其二》 -
81
和羹必欲须求美,众口如何便得均。
邵雍《问调鼎》 -
82
羊石岂能留得住,和羹消息到寒梅。
王柏《和前人韵 其二》 -
83
知音自有和羹手,祇恐知音未得知。
宋伯仁《赠写梅者》 -
84
且道将军能止渴,正应宰相作和羹。
周端常《梅林》 -
85
便是百花无此分,看看事业到和羹。
施枢《落梅》 -
86
想见故园梅落尽,和羹消息又堪凭。
施枢《苦雨》 -
87
改诗知化笔,醒酒识和羹。
邵雍《又五首 其四》 -
88
人神之胥悦,此所谓和羹。
邵雍《诗画吟 其二》 -
89
准拟和羹滋味成,如何尚带隔年英。
胡仲弓《晚梅次韵 其一》 -
90
开时已办和羹料,肯作风流时世装。
胡仲弓《梅答》 -
91
且莫怨嗟难可口,和羹事只系时来。
方蒙仲《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五二》 -
92
莫羡和羹事,林逋有暗香。
王义山《别中斋杨左丞》 -
93
漓俗非所捉,此味如和羹。
陈着《次韵张子华九日长诗》 -
94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
陈景沂《杨梅 其二》 -
95
贡茗莫淹千里守,和羹须是百花头。
许月卿《送周徽州赴建州》 -
96
傅岩人去实和羹,花落空岩余此迹。
舒岳祥《梅花石吟》 -
97
具瞻归峻嶽,众口说和羹。
金君卿《韩相生日》 -
98
开元宰相和羹事,铁石心肠待晚成。
方回《送林学正爱梅二首 其一》 -
99
和羹风味在,那许浪题诗。
杨公远《次汪制议梅岩韵》 -
100
玉堂标致和羹味,可是香名满世知。
杨公远《见古梅吴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