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和氏的宋诗诗句
描写和氏的宋诗诗句。
描写和氏的宋诗诗句
和氏[hé shì]
释义:
1
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2
指怀才不遇之人。
3
借指美玉。
列表:
-
1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刘兼《诫是非》 -
2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献。
王之道《九江解舟顺风追和张文潜》 -
3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晁公遡《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
4
衒石难夸和氏场,挥犀久避盖公堂。
洪适《次韵王伟文二首 其二》 -
5
赠我和氏璧,茅檐发霄晖。
项安世《次韵谢姜自明秀才示卷诗》 -
6
世人轻玉璞,谅非和氏偶。
项安世《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 其三》 -
7
美璞世未识,独令和氏逢。
梅尧臣《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 -
8
和氏浪三献,一身已再辱。
陈造《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其五》 -
9
吾亦笑和氏,葵犹卫其足。
陈造《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其五》 -
10
价重欲输和氏璧,令严谁犯伏波营。
陈造《次韵朱通判严上舍 其三》 -
11
久藏和氏璧,行着祖生鞭。
周孚《口占送汪元章兼柬述之同年》 -
12
摩挲和氏璧,吾语亦礛诸。
周孚《送陈唐卿尉繁昌二首 其二》 -
13
渥洼驹有种,和氏璧无瑕。
孙应时《挽王知复书监 其一》 -
14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曹彦约《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其二》 -
15
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璧。
刘学箕《分题得雪浪斋石》 -
16
从来白璧称和氏,安得黄金到不疑。
陈宓《临安送郑左藏 其一》 -
17
和氏虽云知,楚国未为然。
邵雍《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 -
18
楚国未登和氏璧,晋人惟重孔家金。
陈襄《寄李惟肖》 -
19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
仇远《和金沙蒋文海韵 其二》 -
20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陆文圭《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
21
和氏不待价,刖足将尤谁。
陆文圭《泗滨石》 -
22
勿以和氏璧,投人昏夜中。
刘敞《杂诗二十二首 其五》 -
23
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和氏识荆璆。
王安石《送章宏》 -
24
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王安石《送杨骥秀才归鄱阳》 -
25
荆山有奇璞,贵乃和氏俦。
刘攽《杂诗 其二》 -
26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黄庭坚《次韵答黄与迪》 -
27
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
28
和氏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秦观《悼王子开五首 其五》 -
29
台乡淮水北,和氏玉坑头。
贺铸《送寇元弼王文举》 -
30
和氏终还赵,干将不葬吴。
贺铸《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其五》 -
31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晁补之《李成季得阎子常古琴作》 -
32
莫将和氏璧,轻向暗中投。
史声《送别严希孟》 -
33
美玉会开和氏璞,高山犹袐伯牙琴。
邹浩《怀黄光晖》 -
34
天质自然美,亦如和氏璞。
胡宿《读僧长吉诗》 -
35
岂如投异县,忽枉和氏璧。
吕本中《答朱成伯见赠四首 其一》 -
36
何尝说向人,恐类和氏玉。
曾几《沈明远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