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同声的宋诗诗句
描写同声的宋诗诗句。
描写同声的宋诗诗句
同声[tóng shēng]
释义:
1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2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3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4
指言语腔调相同。
列表:
-
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 其二》 -
2
叶生心匠何瓌奇,异代同声人所推。
李处权《赠叶生》 -
3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王铚《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 -
4
贤侯幸得同声臭,此礼从今合罢休。
史浩《与谢守殿撰》 -
5
竞进家争璧,同声伯有埙。
宋祁《奉和长兄岁晏抒怀》 -
6
禽鱼皆命侣,松竹亦同声。
姜特立《寄方叔》 -
7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何镐《七台山》 -
8
同声暂谐昵,异论忽儱傋。
项安世《次前韵饯高教授》 -
9
两枢盛怒斗春池,群吠同声彻晓帷。
朱熹《闻蛙》 -
10
联翩先友记,百代许同声。
虞俦《元衍曹居士挽诗 其一》 -
11
烟疑云异色,松接涧同声。
薛季宣《山舍三首 其一》 -
12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
吕祖谦《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 -
13
晨兴剥啄谁叩门,乃有同声喜相应。
楼钥《李文授和所赠老融诗复次韵为谢》 -
14
蜀山渺何许,同声惟杜鹃。
楼钥《赠成都鲁讲书》 -
15
报君虽拙陋,所应在同声。
文彦博《九月十日西园会范内翰李紫微已下诸公惠雅章谨成拙诗仰答厚意》 -
16
王祖扶天日,同声外氏翁。
张镃《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 其一》 -
17
直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西河师子在汾州。
释普岩《偈颂二十五首 其一三》 -
18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曹彦约《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
19
固应在同声,亦何苦遗臭。
韩淲《次韵昌甫所寄因答施仲益且寄斯远 其三》 -
20
同声六万字,羊鹿换牛车。
释居简《槎浦南翔寺》 -
21
同声相应了无遗,此音妙赏从来少。
释居简《悦上人月谷》 -
22
油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释居简《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六》 -
23
施仁一念周乡井,称善同声溢里闾。
杜范《挽李处士》 -
24
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
岳珂《吕成公宽平通鉴佚老三帖赞》 -
25
象贤来题舆,同声应鸣璆。
程公许《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诗三首以答之 其二》 -
26
车前弯帽同声散,关外华簪一揖休。
刘克庄《桐庐舟中即事》 -
27
同声必有应,过实还疑谑。
王禹偁《酬种放征君一百韵》 -
28
翕然同声,真本色者。
释善珍《祭崇福肇老》 -
29
乡里同声称佛子,儿孙相继奋儒科。
王柏《挽颐轩张朝奉 其一》 -
30
同声相应,百僚师师。
释文珦《尧任舜禹行》 -
31
西风更萧骚,万窍皆同声。
释文珦《静夜不寐行》 -
32
同声相应甚埙篪,雨夜联床只有诗。
陈着《次韵弟茝怀归》 -
33
吾侪二三子,簪盍怀同声。
区仕衡《黄恺刘黻赵蕃王元野会讲祐国僧舍》 -
34
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
方回《所覩》 -
35
纳纳乾坤万汇滋,同声同气自相宜。
俞德邻《次韵简林绍先诸友三首 其二》 -
36
思皇多祜,与天同声。
郊庙朝会歌辞《上英宗尊号一首 入门用《正安》。》 -
37
恨无同声人,诗义与探讨。
曾巩《秋夜露坐偶作》 -
38
寡过知未能,同声赖铭左。
刘敞《寄公默先生》 -
39
小雅纪伐木,微禽识同声。
刘敞《闻子飞作谏官寄隐直》 -
40
知音不恨远,异代忽同声。
刘敞《和杨备国愽吊屈原》 -
41
二年相值喜同声,并辔尘沙眼亦明。
王安石《冲卿席上得行字》 -
42
珍木比后凋,冥鸿亦同声。
刘攽《雪中退朝与诸同舍登秘阁》 -
43
同声邈难期,僻陋常耳剽。
刘攽《次韵和杨叔恬赠郑秘丞》 -
44
江南多燕子,无处觅同声。
刘攽《寒食后闻雁》 -
45
非类心必殊,同声始相应。
黄履《次韵和正仲燕保宁览辉游崇胜凤台》 -
46
安得置太庙,同声叶时雍。
李景和《石钟山》 -
47
同声约真赏,相应如鸣球。
朱长文《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 -
48
天路灭没飞骕骦,张侯同声羽应商。
邓忠臣《敬次无咎来韵抒写素怀兼呈文潜天启伯时仲远》 -
49
埙篪与鸿雁,一气更同声。
彭汝砺《答君时弟 其一》 -
50
工巧新诗寄递筒,同声稍稍变他宫。
孔平仲《累约慎思视事今已入境盘桓不进欲以十四日交承又云六甲穷日戏作藏头一首》 -
51
此鸟为公行不得,报晴报雨总同声。
黄庭坚《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其一》 -
52
同声倾夙期,异姓接婚友。
黄庭坚《送钱一杲卿》 -
53
雄雌同声,去之远而犹鸣。
黄庭坚《易生画麞猿猴貛赞》 -
54
同声敷奏尽哀矜,引手施行皆耗蠹。
吕南公《呜呼行为闽寇屡动州郡无兵而作》 -
55
醉舞或将猴共势,饥吟时与蚓同声。
吕南公《次韵彦臣感怀》 -
56
同声同气,方辨端倪。
释道宁《偈六十九首 其三》 -
57
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
张耒《东溪》 -
58
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
李廌《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三》 -
59
百家相逢不相识,同声叹言有如此。
晁说之《实纪二十韵》 -
60
要须万口一同声,文恪风流今有子。
邹浩《与仲孺文仲述之作诗送仲弓赴籍田以之子于征为韵分得子字》 -
61
达本与饰躬,志在求同声。
释智圆《讲堂书事》 -
62
孤吟成白首,十载别同声。
释智圆《怀同志》 -
63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范仲淹《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
64
烛残无共影,谷应有同声。
孙觌《喜陈绍曾至》 -
65
同声讽密语,复念我师名。
黄龟年《宝陀山观音赞》 -
66
同声相呼和,深可调六律。
郭印《送朱仲远樊唐老趋阙奉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