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史笔的宋诗诗句
描写史笔的宋诗诗句。
描写史笔的宋诗诗句
史笔[shǐ bǐ]
释义:
1
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
指修史之笔。
3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列表:
-
1
丹青史笔敢虚张,功德巍然轶汉唐。
李昉《永昌陵挽词》 -
2
勤勤论五饵,史笔未相饶。
宋庠《读贾谊新书》 -
3
我作此诗备遗忘,会有史笔流芬芳。
李若水《赠陈承务》 -
4
一时事载太史笔,九庙画展功臣图。
朱翌《诸公劝楚真叟应进士举以诗勉之》 -
5
画图史笔具张大,又得杨家一巨源。
朱翌《送杨倅致政还乡》 -
6
不才持史笔,有愧但书厨。
朱翌《宣城书怀》 -
7
追册君恩厚,题功史笔新。
宋祁《宣徽太尉郑公挽词二首 其二》 -
8
要将姓字夸今古,史笔何人似获麟。
仲并《用汪彦章内翰诸公韵二首呈信安 其一》 -
9
他时公论定,史笔看流传。
吴芾《挽汤丞相三首 其二》 -
10
史笔有焕,令名永纪。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四○》 -
11
三长青史笔,五典白麻篇。
黄公度《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
12
将见大书特书屡书不止此,史笔芬香此其始。
王十朋《左原纪异》 -
13
退之鲠直愤不胜,诗篇史笔两可征,永贞覆辙宜痛惩。
王十朋《和韩永贞行》 -
14
江湖邂逅论赤心,更约联翩书史笔。
王十朋《次韵何子应题不欺室》 -
15
坐阁仍题修史笔,去乡犹是受经人。
宋祁《祗答提举观文丁右丞》 -
16
史笔在手吾宗英,宁爱一词没彤管。
李流谦《挽王夫人》 -
17
还君会雪臣妾羞,千载英雄光史笔。
彭郁《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
18
史笔追迁左,诗编继郑毛。
陈良祐《挽吕东莱二首 其一》 -
19
早参太史笔,晚典石渠书。
陆游《感旧》 -
20
凭君约史笔,书作西来目。
梅尧臣《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 -
21
螭头左史笔,陛楯半更郎。
梅尧臣《依韵和集英殿秋宴》 -
22
即敢救者谁,襄执左史笔。
梅尧臣《书窜》 -
23
尼父绝史笔,盖伤吾道穷。
周必大《读史二首 其一》 -
24
千山徧踏诗才冨,万壑临观史笔遒。
周必大《送喻宫教良能出倅会稽》 -
25
经学渊源史笔高,文章余力埒风骚。
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其三》 -
26
槐市师模邃,兰台史笔遒。
喻良能《挽黄泰之》 -
27
史笔精刊系,文编极简搜。
宋天则《挽吕东莱先生 其二》 -
28
太史笔端云似画,老人星外月如规。
释宝昙《为陈天与大监寿》 -
29
□言未秉太史笔,自幸已执留台鞭。
朱熹《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 -
30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梅尧臣《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二》 -
31
定将修史笔,添传入高僧。
梅尧臣《吕缙叔云永嘉僧希用隠居能谈史汉书讲说邀余寄之》 -
32
哀悼王朝辍,镌埋史笔操。
梅尧臣《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其二》 -
33
区区记隠德,史笔殊未公。
陈造《题五柳先生诗编年后二首 其一》 -
34
頼有遗编留史笔,几回废卷泪横流。
廖行之《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其一》 -
35
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陈傅良《洛阳桥》 -
36
美哉彤史笔,三诵为欷歔。
楼钥《宜人闻人氏挽词》 -
37
但余彤史笔,内传纪阴功。
楼钥《安恭皇后挽词 其二》 -
38
治世安民遗泽在,万年史笔纪高风。
王銮《赠胡侍郎荣归》 -
39
区区彤史笔,未足远其传。
曾丰《挽饶伯余室氏曾夫人 其二》 -
40
祥麟伤史笔,山鸟怪儒衣。
程永奇《闻考亭先师之讣时党禁方严》 -
41
着庭史笔健,寒芒照东壁。
崔与之《危大著出守潮阳同舍饯别用杜工部北风随爽气南斗近文星分韵赋诗得北字》 -
42
从今数过三蓂朔,史笔当年大有篇。
程珌《孟夏廿一东作秩然》 -
43
倚门休结恋,史笔借光辉。
韩琦《寄叶参兵部》 -
44
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
韩琦《过井陉淮侯庙》 -
45
边勋一夔老,史笔五色花。
释居简《代人与赵仓使》 -
46
归欤太史笔,偃蹇九霄上。
刘宰《送梁伯赐归括苍三首 其一》 -
47
应同太史笔,有副藏名山。
刘宰《和李果州同游茅山赠》 -
48
史笔如衡须正持,莫教浮诞出无稽。
华岳《读史》 -
49
论勋已出庭臣右,得礼应须史笔添。
赵抃《次韵前人见赠》 -
50
史笔须评隠君传,姓名应作古人看。
薛美《薛瓜庐吾宗人也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其诗斯可矣太息而题于卷杪》 -
51
谁传采薇音,荒哉太史笔。
戴仔《偶成》 -
52
古来万事无真实,頼有区区史笔存。
岳珂《读刘琨传》 -
53
假令不立功名死,史笔须编入酒徒。
刘克庄《又得湖字》 -
54
可怜彤管废,史笔未曾收。
刘克庄《雪观顾夫人哀诗二首 其一》 -
55
黄泉一向埋愚鬼,不与人间史笔知。
李觏《自勉》 -
56
晚方颛史笔,早不面公槐。
刘克庄《挽蔡遵府阁学二首 其一》 -
57
今彤史笔嗟谁炳,古锦囊诗独姐知。
刘克庄《哭伯姐二首 其一》 -
58
时有老农行拾穗,岂无太史笔归禾。
刘克庄《又和宋侯三首 其一》 -
59
史笔久无两龚传,画家曾有二疎图。
刘克庄《戊午生朝和居厚弟五绝 其四》 -
60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刘克庄《挽李法曹一凤内子》 -
61
物议粪土伯始,史笔芳馨两龚。
刘克庄《七十八咏六言十首 其八》 -
62
昔掌纶言提史笔,心思目力两徒劳。
刘克庄《怀旧二首 其二》 -
63
没世臣卿少,他年史笔公。
林希逸《吴理卿挽诗 其一》 -
64
何事当年良史笔,啬于一传着功臣。
萧澥《读史 其一》 -
65
史笔善记事,长于炫其文。
邵雍《诗史吟》 -
66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
邵雍《史画吟》 -
67
吟诗秉史笔,未数司马谈。
胡仲弓《后村来书有此心如珠有物蒙之之语芸居有诗再用前韵 其一》 -
68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胡仲弓《送后村去国二首 其一》 -
69
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
王奕《见陈月观二首 其一》 -
70
芟锄如秉太史笔,种接应分造化权。
刘黻《园翁》 -
71
史笔书云,绣闺添线。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七三》 -
72
乱离多少事,史笔若为传。
舒岳祥《自次前韵酬马奥诸丈见和 其一》 -
73
圣朝公史笔,卓行传名臣。
樊梦辰《挽故知容州朝请舅 其二》 -
74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
乐雷发《寄雪蓬姚使君》 -
75
官归柱史笔,经约鲁麟书。
王拱辰《史院席上奉和吴相公原韵》 -
76
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陈偁《题泉州万安桥》 -
77
论罪诛枯𩨨,孰可付史笔。
方回《夜起有感》 -
78
百世名不馨,史笔有余戮。
方回《赠李得甫寄拙轩》 -
79
饭足农家乐,年丰史笔书。
杨公远《四用韵 其一》 -
80
非是千万端,史笔不可仗。
方一夔《感兴二十七首 其二七》 -
81
后世岂无青史笔,浮生那欠赤泉侯。
方一夔《和府尹虚谷先生和徐子英韵并寄徐子英 其二》 -
82
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
彭秋宇《闻鬼》 -
83
雒京都赤帝,鲁史笔天王。
郑思肖《火德》 -
84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郑思肖《哀刘将军》 -
85
姓字丹青太史笔,岁时笾豆素王宫。
戴表元《读福建廉访辅大使遗事》 -
86
史笔谩贻来世恨,书生空替古人愁。
罗公升《和潘彦国见赠》 -
87
乱向十年余史笔,贫无一字到诗函。
袁玧《伤乱二首 其一》 -
88
贵人一代骨已朽,史笔千载心犹诛。
陆文圭《题登瀛图》 -
89
谁将良史笔,难状志仁心。
韩维《仁宗皇帝挽歌三首 其三》 -
90
谁持太史笔,善述九年功。
韩维《太皇太后挽歌二首 其一》 -
91
愚智共尽令人悲,兴废相寻空史笔。
刘敞《与圣俞君章枢言持国饮因以太公大刀王莽错刀示之》 -
92
石室会须归史笔,周南宁复滞君车。
刘敞《酬宋次道忆馆阁曝书七言》 -
93
平生忠烈在,史笔冠清朝。
王珪《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二首 其一》 -
94
缅怀汉循吏,史笔恐未详。
王禹偁《凤皇陂》 -
95
佞幸圣贤具饿死,若无史笔等头空。
王禹偁《读史记列传》 -
96
史笔应先纪,丰年的不赊。
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 -
97
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冯京《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 -
98
体貌师臣贵,功名史笔青。
范纯仁《贾文元生日》 -
99
空留良史笔,长俾善人思。
范纯仁《孙曼叔尚书挽词三首 其二》 -
100
凶胡萌祸根荄远,史笔如何罪及公。
韦骧《咏唐史 韦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