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六根的宋诗诗句
描写六根的宋诗诗句。
描写六根的宋诗诗句
六根[liù gēn]
释义:
1
佛教语。谓眼、耳、鼻、舌、身、意。根为能生之意,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念虑之根。
2
泛指五官四肢。
列表:
-
1
五蕴皆空尽,六根不染尘。
宋太宗《缘识 其五○》 -
2
六根摄一处,三昧起诸尘。
释正觉《禅人写真求赞 其六八》 -
3
应众缘而闲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五四》 -
4
见闻了成一相,影响应空六根。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九九》 -
5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林季仲《送真歇禅师》 -
6
是大神呪,四大六根元不有。
释师体《颂古二十九首 其五》 -
7
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释印肃《偈颂三十首 其一》 -
8
见佛忘知无我所,六根常动转阿弥。
释印肃《颂十玄谈 回机 其一》 -
9
六根互用亦何常,我以鼻嗅代舌尝。
陆游《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 -
10
划破虚空一剑间,六根同转上头关。
范成大《题记事册》 -
11
六根元不动,在在得忘形。
曾丰《穷秋羁路》 -
12
一根返源六根了,如何不遣情勾牵。
张镃《呈尤侍郎陆礼部》 -
13
与君六根静,读书到虞唐。
敖陶孙《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 -
14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释道冲《观音大士赞》 -
15
六根四大元无有,何处求师下一鍼。
郑清之《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一○》 -
16
能知四勿功,六根本非贼。
魏了翁《续和李参政湖上杂咏 其四》 -
17
湔祓六根尘,来寻下榻盟。
戴栩《宿山寺》 -
18
浮名浮利非吾愿,时把黄庭漱六根。
史弥宁《十里》 -
19
百岁将阑猛省惊,六根不足可怜生。
刘克庄《病起五首 其四》 -
20
自从七窍凿,无复六根全。
刘克庄《七窍凿》 -
21
六根互用示慈门,无风平地生波浪。
释广闻《水石上相赞 其一》 -
22
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
白玉蟾《西林入室歌》 -
23
要知形骸本外物,中有妙用超六根。
赵汝腾《陈谓老见过云今年六十有九将预为周身之防余曰君定未死不如觅钱沽酒耳用戏成拙句赠行》 -
24
七窍凿开无混沌,六根消落尽圆通。
李伯玉《天游斋》 -
25
万法融通,六根互换。
释可湘《思惟相赞》 -
26
互用六根门,大地一团铁。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九八》 -
27
不解六根门互用,蜡人铁做也应消。
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一》 -
28
闲把六根门锁断,白莲香散水风清。
释绍昙《为叔向题坐禅虾蟆》 -
29
六根五蕴洗不蠲,山鬼不肯降太颠。
方逢振《示湖田菴僧》 -
30
四大假合相,六根清净缘。
张衡《挽陈东湖先生 其三》 -
31
六根本清净,人自滓六根。
徐瑞《杂感 其四》 -
32
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
秦观《圆通院白衣阁 其二》 -
33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蔡卞《楞严经偈》 -
34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蔡卞《楞严经偈》 -
35
六根共户,妙偈星分。
释清远《标指六偈 语默》 -
36
生灭二谛悉圆离,六根由是皆解脱。
宋直方《慈圣皇后赐钟赞》 -
37
六根清净精进力,二热消亡法供真。
释德洪《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 其三》 -
38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释德洪《泗州院旃檀白衣观音赞》 -
39
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
释德洪《潭州东明石观音赞》 -
40
六根妙同,鼻能致用。
释德洪《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一罗怙罗尊者》 -
41
万象之语,六根之功。
释德洪《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 -
42
六根无牢强,万事有戕败。
谢薖《无逸病目以诗戯问》 -
43
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
朱炎《答讲僧》 -
44
六根净处三生现,一点通时万法全。
李纲《次韵志宏赠丹霞师》 -
45
千种光明瞻瑞相,六根清净为还源。
李纲《还自鼓山过鱓溪游大乘榴花洞瞻礼文殊圣像漫成三首 其三》 -
46
以兹悟色性,六根成解脱。
郭印《病目》 -
47
六根乱尘境,一念落邪思。
郭印《谢曾帅养生诀》 -
48
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
郭印《再和二首 其一》 -
49
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释宗杲《入定观音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