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儒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儒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儒林的宋诗诗句
儒林[rú lín]
释义:
1
指儒家学者之群。
2
泛指儒生、读书人。
3
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4
指儒家著作。
5
指儒家经学。
6
指学官。
列表:
-
1
帝禁留辞范,儒林老栋材。
宋庠《赠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词二首 其一》 -
2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
宋庠《求遗书》 -
3
宝构沉沉夕雾迷,儒林俊老出分麾。
宋庠《送龙图燕待制出守梓潼》 -
4
儒林丈人摛藻春,作诗印可融心神。
陈与义《某蒙示咏家弟所撰班史属辞长句三叹之余辄用元韵以示家弟谨布师席》 -
5
追车少日便还朝,首出儒林冠循吏。
苏籀《送范比部持节广东》 -
6
赵君儒林孙,嫮美兰结珮。
晁谦之《南岩》 -
7
丈人清德冠儒林,三世文章照古今。
李处权《简苏二丈》 -
8
摩云标格儒林秀,濯濯美如春月柳。
欧阳澈《和答德秀长句》 -
9
白衣从此步花砖,秀拔儒林人所则。
欧阳澈《送吴教授古诗》 -
10
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
朱翌《题刘宪十君子轩》 -
11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胡寅《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 其一○》 -
12
名传蔡国冠儒林,二百年来庆泽深。
曹勋《用徐谏议韵上谢参政》 -
13
铃斋坐镇儒林丈,密启行闻达上方。
宋祁《送胡宿同年主合肥簿》 -
14
神超虽缅邈,余英壮儒林。
刘子翬《观胡文定公手墨因求别本》 -
15
今代儒林伯,声名旧蔼如。
刘子翬《胡文定公挽诗三首 其一》 -
16
学海骤干千顷浪,儒林旧剪一枝芳。
冯时行《牟元礼挽章》 -
17
早岁儒林俊誉流,中年持橐侍宸游。
王之望《贺刘侍郎三首 其一》 -
18
天赋奇才属意深,一时人望冠儒林。
吴芾《赠许守》 -
19
纷纷儒林士,章句以为贤。
胡宏《简彪汉明》 -
20
会弁儒林,令名无极。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六五》 -
21
堂堂气宇冠儒林,浩浩清风播寥廓。
释元妙《颂古二首 其一》 -
22
藁砧旧擢儒林秀,桂子新飘月窟香。
王十朋《钱夫人挽词》 -
23
槐市声名早,儒林行艺尊。
王十朋《哭陈阜卿 其一》 -
24
石月颛门学,儒林誉翕然。
洪适《余吏部挽诗三首 其一》 -
25
乃翁儒林大宗匠,造化为炉铸卿相。
李流谦《送吴志行监税》 -
26
风采儒林虎,波澜学海鲸。
姜特立《山堂巩先生挽诗三首 其二》 -
27
祖风文采秀儒林,父德幽遐玉有音。
姜特立《胡彦功挽章中间家事少贬遂谢宾客绝馈饷者三十年已而复振》 -
28
儒林丈人学擅世,余事尚压蔡与崔。
陆游《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山》 -
29
儒林早岁窃虚名,白首何曾负短檠。
陆游《示子聿》 -
30
-
31
庙器圭璋骨,儒林虎豹章。
杨万里《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二首 其一》 -
32
七年束带趁朝参,共喜儒林得指南。
周必大《送闻人茂德删定归嘉禾》 -
33
几作儒林冠,亲承帝渥隆。
喻良能《挽石似之郎中》 -
34
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朱熹《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二》 -
35
凛然岁寒姿,儒林有龙象。
张栻《次韵德美碧泉感旧之什且约胡广仲伯逢季丘来会上封》 -
36
儒林丈人行,乃得曳裾处。
陈造《再用前韵赠高缙之三首 其三》 -
37
不为儒林丈人地,可耐造物小儿何。
陈造《赠龚养正二首 其一》 -
38
三叹熟君朱弦音,可但文价高儒林。
陈造《再次韵呈林子长郎中二首 其二》 -
39
儒林丈人拔其尤,贤书政用谭笑收。
陈造《送赴省七子》 -
40
麻麦向来迷绿野,簪缨久矣负儒林。
虞俦《曾守谯楼既成邀宾从同登议辟双门以复旧观从士子请也 其一》 -
41
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
楼钥《端明殿学士王公挽词 其二》 -
42
三贤文章师,儒林推先觉。
石介《安道登茂材异等科》 -
43
沈侯才隽冠儒林,诗语惊人金玉音。
释契嵩《次韵奉和》 -
44
儒林埋鸑鷟,翰苑失麒麟。
黄定《舍人崔公挽词 其一》 -
45
往曾持献儒林苏,为歌秧马附书尾。
赵蕃《二月十日夜雨起书曾移忠禾谱后》 -
46
儒林据根柢,玉德着光辉。
赵蕃《挽施文叔三首 其一》 -
47
儒林有韩孟,待诏自严徐。
赵蕃《寄程可久丈》 -
48
儒林龚魏两茂学,逸气直与青云接。
赵宗德《九日宴浮金亭》 -
49
巴南刺史儒林文,怜汝抱材开鉴赏。
赵善期《古柟歌用严郑公韵》 -
50
九曲弦歌满巷传,儒林声价有谁先。
叶适《宋仲方游吴袖文索诗为别》 -
51
儒林丈人真好事,大笔新诗警昏瞀。
孙应时《遂安县兴学和詹本仁见赠诗》 -
52
儒林急渊源,不遣朔庭空。
罗鉴《题吴氏四贤堂 其二》 -
53
之子秀儒林,笔力锦江浪。
刘宰《简张槃斋以国朝四君子文易南华经》 -
54
大原自出号学海,余波散及蕃儒林。
度正《寿黄侍郎》 -
55
挟册夙潜心学海,挥毫今独步儒林。
度正《送张季修归简州兼简伯修》 -
56
斯亭名者谁,儒林得鼻祖。
郑清之《江汉亭百韵》 -
57
凤衔科诏出祥云,底事儒林有逸民。
沈说《南坡不以科目自累而以风雅自鸣请余为赋》 -
58
儒林冠冕国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
程公许《季夏郊墅即事 其五》 -
59
无边膏馥丐儒林,可但天台掷地金。
史弥宁《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三》 -
60
正好儒林拟緌绋,凭栏无苦预悲秋。
张咏《馆中新蝉》 -
61
儒林巨擘竹溪公,来憇棠阴访老农。
刘克庄《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一》 -
62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刘克庄《怀王制参》 -
63
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
张侃《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 其一》 -
64
背城赢一战,璧水是儒林。
李昴英《送叶耆卿试太学》 -
65
秀颖出儒林,吾甥所得深。
释文珦《哭何甥》 -
66
不知回俗驾,依旧入儒林。
陈着《呈月窗兄》 -
67
儒林官可纪,何止吏称循。
文天祥《送曹大著知广德军》 -
68
一时高会形风什,留作儒林故事传。
韩维《何龙图赴上秘阁同诸君赋诗》 -
69
楹梦惊残忽告终,儒林多士失宗工。
黄庚《挽卫山斋 其一》 -
70
儒林学海老宗师,每恨闻名识面迟。
黄庚《上李承旨学士 其一》 -
71
从此儒林添脍炙,老夫先借小诗夸。
戴表元《清华堂》 -
72
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陈普《挽诗》 -
73
汝翁秀儒林,殖学媲前修。
钱仲鼎《题静春堂集》 -
74
南国冠儒林,年高便息心。
任推官《句》 -
75
尽道君家教育深,义方高作霭儒林。
任伋《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
76
儒林孟子先生是,墨者夷之后代传。
曾巩《奉和滁州九咏九首 慧觉方丈》 -
77
儒林耻未博,俗阱思自赎。
曾巩《山水屏》 -
78
始终好古儒林士,进退忧时国老心。
曾巩《上杜相公》 -
79
讲业儒林璧水开,望亲云下想徘徊。
刘敞《次韵和寄》 -
80
轺车到处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王珪《又上监察御史》 -
81
赵子抱经术,儒林挺孤秀。
苏颂《送赵君权中归福唐兼呈陈季中》 -
82
君相宠儒林,念久贷諐眚。
苏颂《刁景纯学士寄示嘉篇述前后过颍游览之乐不鄙虚陋曲蒙推奖感叹不足辄用本韵通成五十仰答来贶》 -
83
-
84
儒林盛推挹,风势张云柯。
苏颂《道元上人累示禅偈诗笔并诸贤赓唱见索鄙作因成短句奉酬》 -
85
出为戎阃蕃宣守,归作儒林典颂人。
苏颂《判秘阁何龙图赴职宴集诸公同赋诗以纪出入之盛》 -
86
谁言贵仕犹荣滞,二纪儒林最旧人。
苏颂《送集贤赵少卿出守淝州》 -
87
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
苏颂《三月十七日三舍人宴集西省刘叔贡作诗贻坐客席上走笔和呈》 -
88
儒林盛会沾恩饫,云阁新图预客题。
苏颂《和农师四和前韵仍有推奖鄙薄之句再次韵》 -
89
当代儒林老,谁知蕴学精。
苏颂《侍读给事王公挽辞三首 其一》 -
90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
苏颂《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其一》 -
91
楼君仕涂杰,范子儒林选。
强至《范钺进士遗楼彻司马庭石以质交楼作诗美之因邀某同作》 -
92
飘飖释苑秀,洒落儒林彦。
强至《与任道及顺久二师赋小阁见月》 -
93
独有儒林杰,方缠风树悲。
强至《赠李熊先辈二首 其二》 -
94
儒林文雅作,萧散欲挥金。
强至《依韵和留台崔库部局中自遣》 -
95
儒林看作传,使者合求书。
强至《王子直挽词二首 其一》 -
96
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
强至《送朱元弼主簿登第后还乡》 -
97
高明已入儒林传,旧室长存历水滨。
范纯仁《张掞侍郎读书堂》 -
98
士望今谁耦,儒林旧绝伦。
徐积《和路朝奉退居》 -
99
儒林与孝友,二传子须添。
徐积《阎博士挽词 其一》 -
100
国士青云器,儒林合抱松。
徐积《林漕挽词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