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余论的宋诗诗句
描写余论的宋诗诗句。
描写余论的宋诗诗句
余论[yú lùn]
释义:
列表:
-
1
坐客应余论,顾眄成恩私。
徐铉《咏史》 -
2
自慙阘茸亲余论,健笔时观吐凤才。
欧阳澈《显道世弼过弊庐小酌醉中显道以诗见教和谢》 -
3
此生甘泛梗,余论许分符。
朱翌《宣城书怀》 -
4
听君发余论,堂堂蕴经济。
冯时行《寄魏相之》 -
5
英姿森剑戟,余论有春秋。
冯时行《和丁利用韵》 -
6
凝旒若访草茅士,余论无忘采菲葑。
陈棣《送李明甫召除奉常簿》 -
7
先遣好诗陈曲折,更搜余论尽中边。
曾协《和裘父见赠二首 其二》 -
8
无心聊一出,余论自相多。
邓深《寄别国清月老》 -
9
余论分吾儿,一一当手编。
陈造《次韵解枢干二首 其二》 -
10
诗坛已许公余论,邻烛何曾靳寸辉。
陈造《再次韵呈章守》 -
11
宏谟驱固陋,余论细雕镌。
许及之《上辛安抚二十韵》 -
12
熙丰余论在,河洛诸贤没。
陈傅良《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之句为十诗见寄次韵奉酬 其七》 -
13
佳诗如隽永,余论敢雌黄。
赵蕃《复次韵呈沅陵诸丈并怀在伯二首 其二》 -
14
从今傥使亲余论,愿戒譍门许数来。
赵蕃《次韵刘寺簿二首 其一》 -
15
哀哀盖棺了,余论若为公。
孙应时《挽石应之提刑 其四》 -
16
我亦推藏山涧曲,细思余论忍沾巾。
韩淲《周南仲正字挽诗》 -
17
谟明余论在,记博近书传。
张方平《故相赠侍中广平公挽辞三首 其三》 -
18
夜陪余论清肝胆,不羡乘风七碗茶。
陈宓《上潘舍人德久 其二》 -
19
开樽向幽处,余论见高情。
赵抃《次韵孔宪山斋》 -
20
尘踪谁抆拭,余论借吹嘘。
杜范《挽赵漕二首 其二》 -
21
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严羽《庚寅纪乱》 -
22
焚香危坐试品藻,颇亦敢言余论确。
方岳《次韵刘簿寄示》 -
23
遗思谣俗在,余论宴堂空。
蔡襄《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 其四》 -
24
古交千载上,余论六经中。
俞德邻《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一》 -
25
邂逅接余论,谈笑得良朋。
陆文圭《赠刘宗道自金陵来游茅峰》 -
26
但愿窃余论,常此樽不空。
刘敞《三日同景仁邻几济川晦叔景□吕秘校刘判官会南曹饮五君皆尚书外郎刘吕修唐书官》 -
27
岂惟听余论,复喜识宾友。
刘敞《和永叔十九韵送魏广》 -
28
衮职区区未能补,何时余论奉清樽。
司马光《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赐之以诗谨依韵酬和》 -
29
郡斋继日听余论,不复牢愁咏大招。
苏颂《次韵陈元舆待制新怀州吕侍讲见寄》 -
30
本怀深闭蓄,余论略施行。
王安石《陈师道宰乌程县》 -
31
窃听无余论,唯愁有急征。
魏野《上知府李殿院十韵》 -
32
谈席方忻接余论,诗筒多谢遗佳言。
韦骧《谢董都官见寄》 -
33
长篇追杜老,余论及曹谿。
冯山《和新成都知府邓润甫温伯内翰道中见寄》 -
34
共把清尊惭北海,更听余论学南荣。
冯山《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 -
35
闻道吹嘘借余论,故教流落得生还。
苏轼《次韵王震》 -
36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苏轼《山坡陀行》 -
37
壮年不见日千里,余论犹惊敌万兵。
苏辙《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 其二》 -
38
武库精兵接混茫,挥犀余论意何长。
孔武仲《过紫极宫感道士卓玘遗迹因赋诗以续诸公哀辞之后》 -
39
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郑侠《谢太守答诗莱州》 -
40
诸生横经饱余论,宛若茂草生陵阿。
陆佃《依韵和李知刚黄安见示》 -
41
但把好山供胜践,不将余论挂尘劳。
释道潜《次韵少游寄李齐州》 -
42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黄庭坚《次韵高子勉十首 其七》 -
43
谁使翰林东道主,肯敷余论悯衰迟。
吕南公《呈知府内翰即次原韵 其二》 -
44
孤踪此日叨余论,直笔他年倚上台。
吕南公《献翰林太守》 -
45
有余论墨妙,无问及筳篿。
华镇《送新广西提刑曹司勋》 -
46
宁闻有余论,但问我何如。
陈师道《送路纠归老丹阳》 -
47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歧又有歧兮余行诘曲欲知余者希。
晁补之《山坡陀辞》 -
48
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余论及吾儿。
谢逸《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 -
49
余论不妨传四海,君家世世有潜夫。
汪藻《寄呈寿基致政左司二首 其一》 -
50
余论更容平子否,犹胜湛辈岘山游。
王庭珪《衡嶽铨德观作 其一》 -
51
端居温余论,苦语自成诗。
吕本中《桂林解后拜见仲古龙图吉父学士别后得两诗书怀奉寄 其一》 -
52
祗应有余论,时复注前经。
吕本中《寄朱希真》 -
53
时能寄余论,尚足起我懒。
吕本中《送詹慥秀才》 -
54
何事退之传此谬,亦将余论点遗编。
吕本中《贾谊》 -
55
尽道东床如李汉,会传余论落人间。
陈渊《邓季明挽词三首 其一》 -
56
一班见余论,已足践青琐。
陈渊《送张巨山著作使闽分韵得我字》 -
57
更续洛川求所学,会传余论落人间。
陈渊《颜乐亭》 -
58
庠序亲余论,京华获并游。
刘才邵《挽戴彦诚通判三首 其二》 -
59
风流本江左,亹亹有余论。
傅察《送承祖赴定州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