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徒的宋诗诗句
描写人徒的宋诗诗句。
描写人徒的宋诗诗句
人徒[rén tú]
释义:
1
服徭役的人。
2
庶民,民众。
列表:
-
1
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
徐铉《赋得霍将军辞第》 -
2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苏籀《校雠古史二首 其二》 -
3
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
仲并《早起偶成》 -
4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李石《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置之座右以为居官奉母之规再用眩字韵》 -
5
吾先圣人徒,游夏同渊源。
曾协《题大儿新安官舍三乐斋》 -
6
念来年久转迷情,心不负人徒面赤。
释印肃《颂十玄谈 演教 其三》 -
7
凛然见风采,吾非斯人徒。
韩元吉《送杜少卿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七首 其六》 -
8
平生学金丹,我岂斯人徒。
陆游《古风三首 其三》 -
9
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
陆游《秋夜读书有感》 -
10
士生始志学,固为圣人徒。
陆游《岁暮感怀十首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其四》 -
11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陆游《读书》 -
12
士生学六经,是为圣人徒。
陆游《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其二》 -
13
风吹短衣双鬓白,老人徒步归乡国。
陆游《徒行短歌次前辈韵》 -
14
疑尔秦人徒,此类桃花源。
李洪《过分水岭》 -
15
岂若斯人徒,风云相主客。
薛季宣《石门渔舍》 -
16
-
17
颜子圣人徒,生知自诚明。
欧阳修《颜跖》 -
18
东皇本无心,世人徒尔夸。
陈文蔚《以花枝好处安详折酒盏满时撋就持为韵赠徐子融》 -
19
二程十四五,即为圣人徒。
陈淳《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其七》 -
20
卜不到渭滨,人徒嗟海曲。
华岳《富沙道中述怀》 -
21
染人徒染金丝色,侍女谩歌金缕衣。
史铸《金丝菊》 -
22
壮不如人徒自悔,老能学易未过时。
刘克庄《次韵竹溪一首》 -
23
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
邵雍《故连昌宫》 -
24
远社不复见,熟与斯人徒。
叶茵《次游法喜寺韵》 -
25
吟弄风月骚人徒,伯季松梅岁寒味。
卫宗武《赋竹深处》 -
26
春谷古人徒,生死相维持。
释文珦《哭李雪林》 -
27
林公古人徒,风期谅如昨。
释文珦《寄友 其三》 -
28
秋房斯人徒,见此丘壑情。
释文珦《丘壑美》 -
29
杏坛之外圣人徒,千载遗编喜卷舒。
林泳《读关尹子》 -
30
诗欠惊人徒着意,事多忤俗更休谈。
杨公远《自笑 其一》 -
31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何梦桂《赠地理钱季实》 -
32
三月春风开牡丹,道人徒说看花还。
释云岫《颂古十首 其七》 -
33
舍己从人徒取贱,到头还自丧其真。
陈普《孟子 天爵》 -
34
颜驷烛之武,吾非斯人徒。
仇远《剪白须》 -
35
幼学古人徒自好,遗经深义不能钩。
徐瑞《江道可用前韵见属再叠谢之》 -
36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文同《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九》 -
37
幼学长行之,固为圣人徒。
刘敞《送杨十七秘丞知瀛州河间》 -
38
邦人徒望幸,延首向端闱。
苏颂《元日鸿庆宫朝拜二十韵》 -
39
昔人徒爱明月诗,何似今看老师笔。
苏颂《题画草虫扇子》 -
40
不候关征满岁归,邑人徒尔挽行衣。
强至《送公济还阙下》 -
41
亲为圣人徒,鄙陋曾莫解。
刘攽《季孙肥》 -
42
朝霞夕照天半明,墙下行人徒眩惑。
沈遘《七言和君倚景灵行》 -
43
世于出处罕无意,两忘未见斯人徒。
刘挚《二月二日过吴德仁二首 其一》 -
44
我亦斯人徒,相从须及早。
黄希旦《古意》 -
45
迎新送故人徒扰,兴利除残我不任。
韦骧《将归》 -
46
置身木雁间,恐非斯人徒。
冯山《中林道上》 -
47
息踵真人徒,息喉愚者绍。
郭祥正《酬颖叔见寄》 -
48
非叔有至言,吾终小人徒。
彭汝砺《自勉呈尊叔》 -
49
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
米芾《虹县旧题二首 其二》 -
50
今人徒劳情若何,玉壶慷慨临风叩。
华镇《赠别越帅蔡侍郎五十韵》 -
51
吾兄斯人徒,性亦嗜醇酎。
晁冲之《和十二兄五首 其一》 -
52
吾非斯人徒,夷旷期复古。
释智圆《自勉》 -
53
安得斯人徒,置论挈裘领。
洪炎《游麻姑山仙都观》 -
54
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
释德洪《次韵龚德颜柳帖》 -
55
世人徒见例秃髪,安知璞玉混铅铜。
释德洪《廓然送僧之邵武颇叙宗族以自激劝次韵》 -
56
人徒见其神和气平,颓然委顺。
释德洪《韩廉使奉御赞》 -
57
我亦斯人徒,鸟兽可同群。
许景衡《次韵江民表寄王圣时六首 其三》 -
58
乃知隶法亦天授,后世岂复斯人徒。
周紫芝《次韵何子楚题吴传朋石渠大字》 -
59
运遭九六人徒尔,险失山河事巨量。
李纲《次肇庆府有感》 -
60
亦不学泪溺,远去斯人徒。
吕本中《寄题王珉中玉通判梦山堂》 -
61
吾友张子斯人徒,嗜好酸咸与众殊。
傅察《题张季良适性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