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九鼎的宋诗诗句
描写九鼎的宋诗诗句。
描写九鼎的宋诗诗句
九鼎[jiǔ dǐng]
释义:
1
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2
喻分量重。
列表:
-
1
路阔三条陌,云低九鼎门。
宋庠《迟明出都谢雪龙门佛祠途中复遇雪》 -
2
座铭枕几槃盂警,九鼎何心斥被𤮊。
苏籀《核实一首》 -
3
游谈似霁胡帅怒,九鼎如山疑弗顾。
邓肃《靖康迎驾行》 -
4
期公便作九鼎重,云水未容扁舟弄。
邓肃《紫芝和来》 -
5
领君此意九鼎重,虽有笔力安能扛。
朱松《陈德瑞馈新茶》 -
6
诸公奠九鼎,帝室欣再造。
朱松《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 -
7
周原富十箱,汉仪重九鼎。
王铚《次韵率行之见投因以赋别》 -
8
愿分九鼎刀圭力,留得残年老种瓜。
冯时行《送同年杨元直持宪节湖南二首 其二》 -
9
力扛九鼎更妥帖,胸蟠万卷森差互。
王之望《再和》 -
10
一丝不断千钧重,九鼎重安万世功。
陈棣《代上时相生辰 其一》 -
11
景钟糜碎九鼎飞,王迹皇风吁扫地。
洪适《石鼓诗》 -
12
争荣仅锱铢,力欲九鼎扛。
韩元吉《李仲镇懒窠》 -
13
九鼎岂不慕,二顷亦良谋。
韩元吉《次韵升之叔秋怀》 -
14
我诗那能为重轻,九鼎借助鸿毛小。
张恪《安定山》 -
15
一线微言惊道丧,九鼎斯文頼君重。
李流谦《挽王隠君》 -
16
领君此意九鼎重,我虽有力安能扛。
洪迈《陈德瑞馈新茶》 -
17
凡物贵适口,何必须九鼎。
姜特立《菘苣初冬稍茂喜而有作》 -
18
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
陆游《长歌行》 -
19
爵禄九鼎重,名义一羽轻。
陆游《村舍杂书十二首 其一二》 -
20
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
陆游《儒生》 -
21
不惜孤身轻一叶,坐令九鼎重千钧。
杨万里《送刘德脩殿院直阁将漕潼川二首 其一》 -
22
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杨万里《跋写真刘敏叔八君子图》 -
23
鹤发行趋鸳鹭班,更作吾州九鼎重。
史尧弼《贺杨绵州除武陵守》 -
24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梁克家《赋九月梅花》 -
25
譬如九鼎重,以国不以家。
释宝昙《为史魏公寿》 -
26
一身扶国是,九鼎重吾盟。
释宝昙《魏南夫丞相挽诗二首 其一》 -
27
岿然九鼎重,翩若孤云去。
朱熹《用林择之韵呈陈福公》 -
28
世有九鼎珍,唾去不渠嗅。
陈造《再用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韵赠周教授 其三》 -
29
会看蝉嫣去,滋味调九鼎。
陈造《题雍和堂》 -
30
不作规随起,谁令九鼎安。
陈造《次韵漕使张守二首 其二》 -
31
天骄一坐昭阳殿,九鼎迁移如转电。
薛季宣《永嘉行》 -
32
名如九鼎重,笔有万钧力。
周孚《以黄公金华伯五字为韵上黄仲秉侍郎 其五》 -
33
德器重九鼎,材猷冠千英。
廖行之《寿岳阳林倅》 -
34
文章特一技,九鼎重朝廷。
舒邦佐《送陈纠》 -
35
诏语深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杨冠卿《读亲征诏 其一》 -
36
镕成九鼎归良冶,玉季金昆动一鑪。
文彦博《次韵留守相公光和运使度支诗》 -
37
凛名义兮身世,九鼎重兮一羽轻。
游九言《杨忠襄墓》 -
38
要令国有九鼎重,自是身如一叶轻。
赵蕃《侍郎周公不赴富沙士论推高以诗寄呈》 -
39
欲将韵语题今日,笔力输君九鼎扛。
赵蕃《十二月一日同陈明叔修绝江游古城白泉》 -
40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
杨炎正《寿周枢使 其二》 -
41
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
欧阳修《送焦千之秀才》 -
42
五山摇岌嶪,九鼎沸煎烹。
欧阳修《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 -
43
一言谋早定,九鼎势先安。
欧阳修《永昭陵挽词三首 其一》 -
44
未可瓢泉便归去,要将九鼎重朝廷。
刘过《呈辛稼轩 其一》 -
45
职当调九鼎,小却护北门。
敖陶孙《再简林子大》 -
46
人如九鼎重,席为百泉开。
曹彦约《盘谷胡季随挽章二首 其二》 -
47
不劳澄九鼎,流动百花新。
释如净《偈颂十六首 其六》 -
48
荆蛮九鼎重,岭海一官微。
释居简《谢张丹霞序疎藁》 -
49
四朝孰愈德耆艾,九鼎曷如身重轻。
释居简《谢叶文昌二首 其一》 -
50
两缄九鼎重,只觅一把茅。
释居简《别宣城元僚府掾二赵柬诸名胜三十韵》 -
51
陋巷一箪食,朱门九鼎烹。
戴复古《感寓四首 其一》 -
52
-
53
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戴复古《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
54
九鼎重安国势牢,功名易办谤难逃。
戴复古《题赵忠定公雪锦楼诗》 -
55
君不见后世佳人号太真,坐令九鼎污胡尘。
陈宓《和徐绍奕昭君图》 -
56
九鼎重安国势牢,功名易办谤难逃。
高翥《赵忠定公帅蜀时题雪锦楼有扁舟衡嶽问归程之句后来人以为谶题跋者甚多邵阳节使君以墨本见赠敬书其右》 -
57
坐使皇基增九鼎,得贤应许继南山。
岳珂《宫词一百首 其七五》 -
58
镇抚百度服天骄,九鼎安固屹莫摇。
岳珂《陈文正黄庭帖赞》 -
59
重抵九鼎,价逾万琛。
岳珂《史忠定蚤作帖赞》 -
60
屹若九鼎,不震不摇。
岳珂《赵忠定濠梁帖赞》 -
61
匪天穷兮人厄,九鼎重兮斯文。
程公许《拟九颂 其三》 -
62
只手障狂澜,九鼎奠磐石。
程公许《上游参预寿二首 其二》 -
63
人人名节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隠沦。
程公许《岷峨叹》 -
64
谁能落笔万丈飞晴虹,九鼎雪山之银堋江练。
程公许《唐彭州改创南楼为赋长歌》 -
65
西南倚公九鼎重,草木亦自知威名。
程公许《寿制使董侍郎》 -
66
万钟心不动,九鼎力能任。
程公许《送别魏校书借参预李先生韵 其三》 -
67
九鼎可为宗社重,万年谁谓草茅疏。
程公许《题高庙宸翰》 -
68
岂知屹立司马门,九鼎暗移司马手。
钱颖《以久字韵赋翁仲》 -
69
大学道惟一能静,国势尊安如九鼎。
厉寺正《贺郑丞相 其四》 -
70
夫君笔力扛九鼎,亲着幽德熏兰荃。
王柏《挽朱宜人》 -
71
不易九鼎重,方兼四履忧。
李曾伯《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 其四》 -
72
黄君为善不近名,九鼎大吕荆溪评。
萧立之《黄景纯社仓求诗》 -
73
烹金炉冷岁华深,九鼎遗言犹在耳。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一○二》 -
74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黄文雷《金陵即事 其一》 -
75
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王应麟《鳖山》 -
76
陪臣僣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方回《周》 -
77
美酒难求周九鼎,丽人多僣管三归。
方回《六十吟五首 其二》 -
78
尚见八音合韶乐,早能九鼎象神奸。
方回《武林书事九首 其三》 -
79
何啻三归备,宁虞九鼎移。
方回《旅闷十首 其七》 -
80
笑谈足使千军扫,移斡真能九鼎轻。
方回《次韵景安提学谩成三首 其二》 -
81
解后犹存石柱梁,周家九鼎尚沦亡。
方回《饮孤山六一泉有感》 -
82
鹤田为严之处则九鼎重,鹤田为皓之出则九鼎安,吾将以子伯英之行卜之焉。
方回《送李伯英》 -
83
倏忽千军阵,雍容九鼎扛。
方回《诗思十首 其五》 -
84
自惭重赵非九鼎,犹幸延韩更数年。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一七》 -
85
端庄九鼎重,劲挺群珪植。
韩维《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
86
五典三纲宇宙人,千金九鼎祖宗身。
陈普《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
87
钱塘筑坞高于郿,黄金铸成九鼎移。
陆文圭《题尹存庵行卷》 -
88
何当一奏平淮颂,坐使皇图九鼎安。
王舫《次愚谷雪韵》 -
89
何须首阳二夫子,不是九鼎输西邻。
曾巩《黄金》 -
90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曾巩《菊花》 -
91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曾巩《隆中》 -
92
九鼎既西逝,姑苏亦东侧。
刘敞《咏古诗十二首 其九》 -
93
卜郊定九鼎,悬阙观宝书。
刘敞《煌煌京洛行》 -
94
君不见夏禹九鼎传三王,末年乃随殷社亡。
刘敞《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 -
95
三阶清平九鼎重,指麾拱揖安华戎。
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 -
96
万玉会诸涂,九鼎安于郏。
苏颂《和丘与权秘校咏宝寄林成之进士》 -
97
吾闻夏后氏,液金铸九鼎。
郑獬《老树》 -
98
自从九鼎亡,草木亦有幸。
郑獬《老树》 -
99
又不见荆州长史年七十,手提九鼎还唐家。
郑獬《和仲巽荆州大雪》 -
100
九鼎群生重,洪鑪一气奔。
郑獬《程丞相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