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丹台的宋诗诗句
描写丹台的宋诗诗句。
描写丹台的宋诗诗句
丹台[dān tái]
释义:
列表:
-
1
本来方朔是真仙,偶别丹台未得还。
李九龄《上清辞五首 其四》 -
2
尘劳最是爱山居,借得丹台半日余。
范旻《游南雁荡》 -
3
此语苞含堪赏咏,丹台羽客善铺陈。
宋太宗《逍遥咏 其一》 -
4
姓名存丹台,宁问月旦评。
曾惇《次韵朱知裁少卿见贻二首 其一》 -
5
门外千峰翠作堆,道人名籍在丹台。
曾惇《题桐柏石道士院妙声堂》 -
6
长生不老何须祝,元是丹台第一流。
陈棣《代上时相生辰 其四》 -
7
姓名元在丹台上,千岁徜徉小洞天。
汪大猷《次韵奉答诸公 其一》 -
8
高人已注丹台籍,白云子孙食不给。
李流谦《白云先生鲁叶殿丞交之父有隠节其居徽考所赐旁为魏高士守一庵高士上皇所宾礼庵亦赐地也高士亡矣而白云之后至食不给过之慨然为赋此篇》 -
9
药园夜啸丹台月,酒市秋听紫阁钟。
陆游《道室杂咏三首 其一》 -
10
今代丹台籍,频年绿野居。
范成大《龙学尚书新安侯罗公挽词二首 其一》 -
11
丹台旋葺新炉灶,绛帐都抛旧管弦。
周必大《某绍兴甲子赴试此地卜居今十年三历秋举每遇中秋必与亲旧歌舞之今岁大病使令辈散遣萧然偶伯信仲威携子侄相过喜成四韵》 -
12
紫府丹台疑有路,碧岩红树饱经秋。
李洪《游石门洞》 -
13
-
14
近来名系丹台籍,多向蒙山见羡门。
文彦博《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一》 -
15
东城有观号丹台,石甃渊然天所开。
陈奕《丹台井》 -
16
长生阴德丹台抄,我欲歌颂追云璈。
张镃《当涂叔祖生朝以顾亮画双松鹿雀为寿》 -
17
玉池金室归真境,紫府丹台近乐郊。
韩淲《送合州青阳道人》 -
18
华阳洞口炼丹台,仙客遗基在草莱。
刘宰《送丁道士住洞阳》 -
19
墨沼篆结字,丹台气成盘。
周文璞《道中望茅山有感》 -
20
胡为甘短景,不悟丹台春。
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 通真锁》 -
21
丹台兮定录,寿纪兮日延。
程公许《述九颂 其八》 -
22
开度益广积累功,丹台列名仙籍通。
程公许《蕊珠歌》 -
23
长生秘箓启云笈,紫府丹台元不扃。
程公许《寿程使君和获白鴈诗韵》 -
24
丹台幻作儒珍阁,蓬岛飞来双笔堂。
王迈《代贺崇清陈侍郎正仲谠诞辰》 -
25
寄语家人须候我,有时骑鹤过丹台。
陈梦建《上喻史君重建霞起堂六首 其四》 -
26
昨逢紫阳君,共有丹台约。
严羽《游仙六首 其二》 -
27
岩头千尺炼丹台,银泥丹砂朱草堆。
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旧风以纪之》 -
28
先生何日结草庐,读尽丹台紫府书。
白玉蟾《道过成蹊菴偶成旧风一篇》 -
29
仙子扪萝上翠崖,岩头旧有炼丹台。
白玉蟾《九曲杂咏 六曲仙掌峰》 -
30
丹台一点玉髯翁,千古天师张士龙。
白玉蟾《赞历代天师 第十五代讳高字士龙》 -
31
回头指点青空里,玉箓丹台已籍纪。
唐士耻《凤山逸士周遇仙谣》 -
32
丹台玉籍若相容,携手乘风共归去。
孙锐《泊平望吊玄真子》 -
33
守药胎仙去不来,空留山顶炼丹台。
徐集孙《玉清宫初阳台》 -
34
丹台今窅窅,苍壁古嵬嵬。
袁陟《奉和》 -
35
谁在丹台上,三更炼紫霞。
陈允平《题李丹壶壁》 -
36
相逢不乞神楼散,问我丹台第几仙。
何梦桂《赠南谷倪高士》 -
37
风敲定磬鹿春过,月满丹台鹤夜归。
方凤《客有问金华胜游者以诗叙其概》 -
38
清名久上丹台箓,散秩新除紫府官。
陈深《贺胡西轩入道》 -
39
名在丹台公勿虑,会嗤蓬颗露漙秋。
汪炎昶《曹主簿泾自卜寿藏追范石湖韵谨依虚谷使君例各一再和 其二》 -
40
雾敛丹台生瑞草,云收灵腑结琼葩。
范心远《题云溪庵》 -
41
琅玕瑶草满空山,月上丹台鹤未还。
陈元英《天游观》 -
42
蓬莱仙客飞升早,不向丹台稍刻名。
刘敞《遍阅斋房题名独不见永叔戏作七言》 -
43
见说丹台名第一,蘂章须诏侍严徐。
王珪《仁字卷子》 -
44
玉堂臣老非仙骨,犹在丹台望泰阶。
苏易简《句 其一》 -
45
御歌编隠诀,卧榻近丹台。
曾会《送张无梦归天台》 -
46
虽作莲花帐前客,丹台到了姓名殊。
郑獬《送陈睦赴河中幕》 -
47
绣毂雕鞍驱不顾,丹台绛阙到无因。
刘攽《灯夕都下》 -
48
神仙亦有丹台籍,壮士当为猛虎行。
刘攽《酬刘宜甫》 -
49
维藩分圣寄,涕泗远丹台。
陈尧叟《赓上赐病归韵》 -
50
不识丹台与赤城,此间寂寂无人声。
沈辽《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 其二》 -
51
悠悠奔竞者,何处问丹台。
黄希旦《颐真亭》 -
52
石渠仙署久离群,抗迹丹台世绝伦。
刘筠《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
53
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孔武仲《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 -
54
丹台此日归仙籍,紫极他年记道塲。
孔武仲《过紫极宫感道士卓玘遗迹因赋诗以续诸公哀辞之后》 -
55
心存魏阙安危际,名在丹台伯仲间。
彭汝砺《又书怀》 -
56
喷雪浪捶藏鹤冢,落花风扫炼丹台。
翟思《次祥卿焦山韵》 -
57
紫府宾,丹台身。
黄裳《赠灵谷山人》 -
58
已传龙德与承休,果在丹台不可留。
黄裳《钦慈皇后挽辞 其三》 -
59
逍遥便作丹台客,谁悟三丹有二真。
黄裳《六祖传付偈颂 六祖 其七》 -
60
鸿宝枕中初得术,丹台籍上已题名。
杨亿《寄章征君》 -
61
簿领非吾事,丹台有姓名。
杨亿《岁暮有怀》 -
62
声华南国推高士,名姓丹台缀列仙。
杨亿《次韵和盛博士喜梅大丞授户部判官》 -
63
名姓丹台籍,封疆析木津。
杨亿《姚起居赴两浙转运》 -
64
寻源况曾到鸡足,根尘洗尽丹台灵。
华镇《次韵和湖南运判司勋曹公衡山行》 -
65
丹台有珠宫,眺听极疏迥。
李复《秋晚谒秉文有诗遂用其韵》 -
66
青城老洞翁,名籍丹台上。
张继先《青城洞阳大人》 -
67
风来紫极箫声静,人在丹台珮影凉。
晁说之《依韵和卲太子文兄八月总章朝归长句》 -
68
未得路通游紫府,且随溪转上丹台。
彭天益《游司空山》 -
69
罗浮仙客隐,准拟访丹台。
耿南仲《延祥寺》 -
70
及乎启丹台,座上皆闻韶。
饶节《约方时敏杨信祖二子同过王立之观立之所集前辈诗文各以姓赋诗》 -
71
仙翁抱朴仍宗好,好趁丹台八伯人。
程具《寄彦文仲长》 -
72
丹台路杳无归日,白玉楼成不待年。
李光《悼亡子诗》 -
73
高文大笔无双誉,紫府丹台第一仙。
王庭珪《贺郡守生辰二首 其二》 -
74
仙游知有在,名字记丹台。
孙觌《宝文李公挽词三首 其二》 -
75
丹台紫府无尘事,倚觉壶中日月长。
李质《艮嶽百咏 萧闲馆》 -
76
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
宋徽宗《步虚词 其一》 -
77
丹台应有籍,脱屐谢尘氛。
李正民《挽胡茂老枢密 其二》 -
78
身游乌帽黄尘外,名在丹台紫府中。
李正民《再领宫祠》 -
79
十年出处略相同,名在丹台第几重。
李正民《寄元叔 其一》 -
80
丹台自有长生籍,睿算方延亿万期。
晏殊《立春日词 御阁 其二》 -
81
丹台素有延生箓,岁岁迎祥在此辰。
晏殊《端午词 御阁 其三》 -
82
只应之帝所,鸣玉侍丹台。
胡宿《兵部尚书赠司空侍中晏元献公挽词三首 其二》 -
83
何须青简书勋业,赖有丹台集圣贤。
郭印《康子思二诗有问道之意和其韵 其一》 -
84
丹台旧缀神仙籍,黄屋仍垂将相科。
沈与求《代人作寿诗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