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七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七人的宋诗诗句
七人[qī rén]
释义:
1
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
列表:
-
1
珍重加餐顺风土,归来高步七人班。
徐铉《送施州单员外》 -
2
成宪万方瞻,作者七人数。
苏籀《奉和秘监洪丈迎谏议徐公建除之什并次元韵》 -
3
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
林季仲《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
4
念无三径作陶令,好继七人追少连。
员兴宗《次韵送邓祭酒 其二》 -
5
七人今何在,九锁峰峦密。
陈伯山《同廖继道游洞霄》 -
6
作者七人茅瘴地,肃霜九月菊残天。
范成大《逍遥楼席上赠张邦达教授张癸未省闱门生也同年进士具会楼上者七人》 -
7
同郡同年总八人,七人零落一人存。
杨万里《梳头有感二首 其二》 -
8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杨万里《送罗必高赴省》 -
9
作者七人拜恩了,乃翁甲科第八名。
杨万里《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
10
作者正七人,饮中空八仙。
周必大《游云光寺李提举领客将至留二小诗 其二》 -
11
尝忆同朋有七人,每失一人泪缘睫。
梅尧臣《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
12
洛阳旧交有七人,五人已为泉下尘。
梅尧臣《送张山甫武功簿》 -
13
七人各列官与乡,年德具高世所臧。
楼钥《朱季公寄诗有怀真率之集次韵》 -
14
三千安独陈当宁,十七人甘坐下风。
石介《元均首登贤良科因寄》 -
15
师缘素习今生悟,曾写云台四七人。
文彦博《贤大师以诸巨公画像见示传神写照曲尽其妙兼丐拙诗辄成一首奉呈》 -
16
有子有子共七人,六子短命一子存。
王炎《杜工部有同谷七歌其辞高古难及而音节悲壮可拟也用其体作七歌观者不取其辞取其意可也 其五》 -
17
带花饮酒六七人,醉傍钱塘城下泊。
袁说友《江行有惠梅花者因忆杜少陵云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遂借此意而吟》 -
18
家学今三世,儒流甫七人。
孙应时《祐侄初赴乡举吾家读书三世至此侄才七人作十八韵诲之》 -
19
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
刘过《寄郭德顺》 -
20
一夔四海名千载,三凤诸孙见七人。
林希逸《贺后村得第七孙》 -
21
两重门阈如天险,十有七人倒地横。
淳祐士人《讽临安试》 -
22
八袠即今逾少壮,七人从昔冠耆英。
方回《平心胡秘监诞日》 -
23
回首下山阿,七人相牵连。
文天祥《高沙道中》 -
24
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
谢翱《雪中方四隠君访宿有诗忆鹿田风雨旧游奉和并呈吴六赞府》 -
25
七人谏省从遗直,九子仙峰暂卜居。
张河《句》 -
26
作者有七人,清风缅遗我。
刘敞《寄公默先生》 -
27
-
28
七人庙下立徘徊,相顾闲心几欲摧。
魏野《和薛察院同龙门知县刘大著洎数公禹庙留题》 -
29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苏轼《洞霄宫》 -
30
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苏轼《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道原见访滞留京口不及赴此会二首 其一》 -
31
偶自十年闲,非继七人作。
苏辙《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三》 -
32
我生犹及见大门,弟兄中外十七人。
苏辙《程八信孺表弟剖符单父相遇颍川归乡待阙作长句赠别》 -
33
作者六七人,峥嵘竦神秀。
邓忠臣《欲知归期近呈天启》 -
34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孔武仲《昼息于林下》 -
35
党锢诸生尊孺子,建安七人先伟长。
黄庭坚《以十扇送徐天隠》 -
36
作者七人具老大,昂藏却立古衣冠。
黄庭坚《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七台峰》 -
37
分符江郡远,贵列七人间。
释智圆《上钱唐太守薛大谏》 -
38
九锁已深看更好,七人相对话应长。
司马槱《游九锁》 -
39
忆昔黄粱炊未熟,太学七人同日逐。
赵鼎臣《忆昔行送彭子发》 -
40
可但七人供笑咏,要令千亩作阴凉。
李弥逊《次韵林褎然知县留题筠荘因寄之 其二》 -
41
但得七人来结友,何须千亩比封君。
李弥逊《题福唐郡园清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