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含有家关键字的句子
诗经中含有家关键字的句子。
诗经中含有家关键字的句子
家[jiā]
释义:
第一部分
(参见家)
第二部分
人所居;住房。
特指自己家庭的住房。
室内;大门以内;房屋的里边。
安家落户;定居。
指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
家族;家庭。
结婚成家。
指夫或妻。
专指妇女。
谦词。对别人称说自己亲属中的长辈或年长者。如:家父,家母,家舅。亦用以指同姓的人。
内部的,家中的,与“外”相对。
家产;家业。
养家;持家。
家家;每家。
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汉时列侯称家。亦指分封列侯。
朝廷;朝代。
指国家。
特指上古时代的一种生产组织。
指学术或艺术流派。
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
指某人。
放在某些表示行政机构的名词之后,表示具有某种职务或身分的人。
指经营某种行业的人或人家。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如家禽、家畜。
指在家中养驯服了的。
量词。用于住户或企业等。
同“家”。
姓。
第三部分
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
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
第四部分
助词。犹“地”。
助词。犹的。
列表:
-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
2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
3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
4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
5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
6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
7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
8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
9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 -
10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
11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 -
12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 -
13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我行其野》 -
14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 -
15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无羊》 -
16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 -
17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
18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 -
19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
20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
21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 -
22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 -
23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 -
24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
25
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
26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 -
27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访落》 -
28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小毖》 -
29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载芟》 -
30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