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比类
词语比类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比类
- Unicode码:\u6bd4\u7c7b
- 拼音:bǐ lèi
- 繁体:比類
- 释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
整理,按类排比。
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礼家讲求于纂辑比类,大抵于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斯戴君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第三部分
1
仿效;效法。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
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
类,亦象也。
2
比照旧例。
﹝孟秋之月﹞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大小,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随曰类。
它不在此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以比类,亦希置立。
3
比方,比喻。
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俪偶,放于奇靡。
其缘情即象,触物比类,靡所不遂。
4
比拟;比较。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某因诣上閤,陈所见十事……其五事言内修其德,且引汉文帝时事迹以为比类。
定估比类当今时价,加贱减贵,酌取其中,总计合税之钱,折为布帛之数。
5
相类,相似。
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
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