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言文手册:迟
古汉语文言文汉字迟拼音、解释、造句和示例。
迟
迟[chí]
chí
-
1
〈形〉慢,缓慢。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
2
〈动〉迟疑,犹豫。
“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行》 -
3
〈形〉晚。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亡羊补牢》 -
4
〈形〉迟钝。
“周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
《汉书·杜周传》
词组
-
1
【迟迟】
1。缓慢的样子。
“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白居易《长恨歌》 2。从容不迫的样子。
“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
《礼记·孔子闲居》 3。迟疑不前的样子。
“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于歧路之间也。”
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 -
2
【迟回】徘徊;迟疑。也作“迟徊”。
诗:“忆昔少壮日,迟徊竟长叹。”
杜甫《垂老别》 -
3
【迟暮】比喻苍老、晚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屈原《离骚》 -
4
【迟日】
1。日子久。
“迟旷久、积劳私门者得。”
《商君书·君臣》 2。春日。
之一:“迟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